失信惩戒制度的法治化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在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统称《决定》)中,中央明确提出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失信惩戒制度自实施以来受到法学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由于失信惩戒实践先行与理论,失信惩戒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未形成完整的、有内在逻辑的失信惩戒制度体系。对于这种情况,加强失信惩戒制度的法治化建设,成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失信惩戒制度的法治化建设,围绕“良法善治”,制定出符合法治精神和我国国情的良法,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依法惩戒,坚持联合惩戒,推动建立各地区各行业联合惩戒,使失信者受到惩戒,使得守信者获得奖励,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市场联防,以此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为展开论证,本文第一部分将首先对失信惩戒制度的法治化内涵及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分析,作为后文依次展开论述的基础。而后,本文第二部分会总结整理出我国已发布的关于失信惩戒制度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规章等文件,并以上海市为例代表地方性立法的现状。通过列举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失信惩戒制度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的几点阻碍:法律依据不足、实施程序不规范、“黑名单”制度侵权以及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尚未形成。第三部分通过介绍美国、德国、英国的信用立法及经验,选取其中可吸收借鉴的部分,作为我国失信惩戒制度建设的参考。第四部分在第二、三部分的分析基础上,为我国失信惩戒制度法治化提供方案,从立法、执法、司法和社会联合惩戒四方面来提供法治化途径。最后,本文结语部分指出,在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失信惩戒制度法治化建设刻不容缓,理论的研究将为失信惩戒制度的法治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选用拜耳聚氨酯Desmopan2590A(TPU1)和巴斯夫聚氨酯2180A10(TPU2)两种不同类型弹性聚合物材料作为弹性组分,与刚性组分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Nomex)进行纺丝实验,探讨了不同
本文研究了38℃下LiNO3对石英玻璃在NaOH溶液中碱硅酸反应(ASR)的影响,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酸化处理、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SiO2分布、固相产
随着5G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边缘移动智能设备及其多样化的任务需求急剧增长,传统的云计算难以实时处理智能终端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在靠近数据源头的一侧提供网络、计算、存储和应用服务,弥补了云计算在延迟、带宽和移动性方面的局限性。然而,移动边缘计算的新特征使得移动终端用户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由于移动终端存储和计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