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作烟田土壤生物特性变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采用盆栽和大田(供试品种K326)试验研究不同植烟年限下正茬、连作4年(植烟5年)、连作6年(植烟7年)和连作8年(植烟9年)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烤烟连作对不同类群的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烤烟不同生育期各异,而且盆栽和大田两种不同栽培措施下的表现也不同。现分述如下:大田结果显示土壤淀粉酶活性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为降低增加的过程。随植烟年限的增加,盆栽的30d和75d以及大田下的30d、60d、75d和90d的蔗糖酶活性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酶活性随生育期的变化为增加降低增加的过程。土壤碱性磷酸活性连作4年均大于正茬,大田结果显示酶活性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不同生育期以移栽后30d最高,末期最低(盆栽为90d,大田为105d)。大田下的45d、75d和105d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除30d外,连作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正茬。除连作6年,酶活性在盆栽条件下随生育期表现为降低增加降低的过程。盆栽下的75d和90d以及大田下的30d、90d和105d的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随连作时间表现为增加降低的趋势。各个生育期相比以末期(盆栽为90d,大田为105d)酶活性较高。土壤细菌数量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盆栽以正茬较低,连作6年较高。大田以正茬和连作8年较低,连作4年和6年较高。大田下细菌数量随烤烟生长表现为增加降低增加的过程,移栽后60d最高,30d和90d较低。土壤真菌数量随连作时间表现为降低增加降低的规律,以正茬和连作6年较高,4年和8年较低。放线菌数量随植烟年限增加先增加后降低,连作4年均高于正茬。除盆栽下的45d和75d以及大田下的75d外,土壤氨化菌数量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大田试验中氨化菌数量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过程,盆栽的连作4年和6年为降低升高的规律。盆栽下硝化菌数量从整个生育期平均值来看随植烟年限的增加逐渐增加,大田下的移栽后30d、60d和75d菌数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解磷菌数量随植烟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增加降低增加的规律,以连作4年的数量较高。菌数量随生育期的变化为增加降低增加的过程,移栽后30d最低,末期最高(盆栽为90d,大田为105d)。盆栽和大田的45d和90d的结果均表明解钾菌随植烟年限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对植烟土壤化感物质的提取及鉴定进行了有益尝试,以方法二和方法三的GC/ MS鉴定效果较为理想。三种检测方法供检测出34种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酸、酚、长链烷烃、醇类、酯类等,部分物质已在其它植物上认定为化感物质,其它物质也都是具有潜在化感作用的物质,但其在烟草上的化感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电脑横机是一种高科技机电一体化针织设备,其集成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数字控制、伺服驱动、针织工艺等技术为一体,可通过花型准备系统的编程来实现各种组织的编织及产品款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络与多媒体的发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机械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迎合了教育发展的要求,它对于提高食品机械授课水
从颜色空间及色差公式的发展历程来看,颜色空间正向均匀化发展,即其空间的色差与人眼的视觉色差越来越接近,并且对小色差的标定越来越精细。本文利用Rit.DuPont小色差评估数
黄曲霉毒素B1常会污染植物和动物源性食品,被动物摄入体内后,还可转化成毒性也较大的黄曲霉毒素M1等衍生物。黄曲霉毒素B1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的
<正> 苹果幼树越冬抽条,在晋中以北地区,多数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解放以来,抽条普遍而又严重的年份有1956年、1967年、1976年和1979年4个冬天。造成幼树越冬抽条的原因
目的:分析苍耳子生品及炒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苍耳子的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性
东晋末年,朝政夷陵,士族衰落,孙恩起义爆发。素有干用和颇重封建忠孝仁义的庶族优秀代表刘裕,踏着农民起义的脊背登上了历史舞台,崭露头角,开始了自己的军事化和政治社会化历
目的:研究维药刺糖挥发油及非挥发油部分的化学成分,并对刺糖中糖类物质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1.采用系统预试验的方法对刺糖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2.用3、5-二硝基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标准。各式各样美观大方、功能齐全、材质新颖的卫浴产品以全新的面
主要对500W空冷型PEMFC电堆进行了电堆负载动态阶跃响应、单电池电压均一性以及电堆内部温度分布实验研究.通过变载实验,发现电堆每次变载时电压都出现过冲现象,同时同一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