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犁在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始终追求着人性的"美"与"善",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其人性书写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人性观也几度迁移,然而,拒绝丑恶,"打造完美人性"却成为老作家一生的追求和理想.在五、六十年代的和平岁月中,孙犁开始了对四十年代形成的人性观的反思.他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反倒不如战争岁月中那么融洽.在《风云初记》和《铁木前传》中,孙犁以对"欲望"的一定程度的认可和书写开始了对人性的重新审视.在对人性的两重构成因素--兽性与神性的体察中,孙犁重新整合了他的人性观:既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又逐渐重视起人的自然性及其存在价值."文革"中,孙犁既看尽了人性之恶的大泛滥,也领受了阶级性取代人性造成的种种惨剧.因此,新时期孙犁的人性言说是在实现了"接受性恶论"、"走出阶级论"的两个超越之后,开始了对完美人性的打造.孙犁打造的完美人性是对责任与自由的双重期冀:在对个人进行道德伦理规约的同时,又给个人以适当的生存空间.孙犁用一生的追寻,打造着完美人性,历经磨难不改初衷,不愧为一位执著的人道主义者,一位美好人性的永远的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