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灵信仰的兴衰存废一方面取决于人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秩序的制约。受此启发,论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浙东地区的妈祖信仰。一是考察作为信仰主体的人,包括其在浙东地区妈祖信仰传播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反应及原因。二是考察人所在的地域,包括妈祖信仰与特定地域内的自然、国家政策、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互相作用。贯穿这两个主旨,在综合分析史料、前人研究和实地调查资料基础之上,本文研究妈祖信仰在浙东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归纳并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三种力量,即地理背景、人的流动、政府力量,及各自的特征;统计浙东地区妈祖庙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产生这一布局的各种影响因素;考察妈祖信仰对浙东地区人民生活的影响,以象山如意娘娘为个案,探讨妈祖形态的转变,提出当代浙东地区妈祖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思路。最后主要得出如下结论:首先,认为妈祖信仰在浙东地区的传播与发展是和妈祖信仰自身的发展同期进行的,具有福建妈祖信仰的一般特征。其次,妈祖庙数量及空间分布受到浙东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人口组成、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区域可进入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妈祖信仰传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闽人出行习惯、职业身份等影响到本区域妈祖宫庙的建立与地理分布。第三,妈祖信仰的传入未能改变浙东地区多元神灵信仰系统的格局,她与其他神祗一样,其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人的精神需求。这种迫切的需求和妈祖信仰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即使妈祖并未出现也会有其他的神祗来填补空缺。因此,妈祖信仰只能适应并融入浙东的环境,并非环境迁就自身,这易促成妈祖信仰新的形态的产生,保证妈祖文化遗产的生命力的延续。第四,妈祖信仰没有在浙东地区成就一枝独秀,但绝对渗透到了浙东沿海渔民的生产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