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笛福文本中的个体与社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wee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笛福小说研究是小说文体研究与英国小说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的笛福研究中,学者们通常认为他是一个激进的资产阶级作家,其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鲁滨孙)是个人主义或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典型代表。但事实上,无论是18世纪早期英国的社会文化,还是笛福的小说创作本身,都无法支持这样的观点。因此,本文试图将笛福和他的作品归置到其所产生于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运用文本细读、文化研究、意识形态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研究方法,对《鲁滨孙历险记》、《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这三部小说进行研究,力求对相关问题进行重新认识。论文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五个部分。绪论提出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并对国内外代表性的笛福研究成果和与论文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第一章探讨笛福及其小说在18世纪早期英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身份和位置。笛福作为当时的职业作家,面对读者公众的增长,必须面向公众而写作,使作品尽可能地接近读者公众。这首先就将个体和社会这一组既矛盾又相互关联的概念纳入到笛福的作者身份中,而他的写作也因此表现为一种含混的自我塑造:既表现自我,又隐藏自我;既修饰自我,又削弱自我。他的大众小说则是这种自我塑造的最富有戏剧性的、也是美学化了的形式。第二章承接第一章的讨论,对笛福小说的自传体形式和其所呈现的内容进行分析。笛福小说作为最不需要个性的大众小说,却被伪装成个体的自传。在小说的序言中,笛福首先承诺故事的真实性,然而又将这种真实与宗教或道德上的有用性混淆起来。这其中涉及了作家个体对伦理责任的承担和对叙事责任的推卸,显示出笛福对意识形态系统的妥协与敷衍。在这种伪装之下,小说真正提供的还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画面,以满足读者对趣味的要求,因此他的小说人物往往要经历高低起伏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心理深度被丢掉了,个体沦为社会画面的承载者。因此,笛福的承诺与文本之间、以及文本形式与内容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裂缝。第三章承接第二章的结论,对笛福小说人物自我意识中的裂缝进行解读。这种裂缝在故事中体现为人物所面对的真诚与真实的问题。真诚是西方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孕育出的新的道德因素,也是18世纪早期英国社会的时代理念。在笛福的小说中,真诚代表着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及个体与社会的一致,真实则意味着个体与社会的分裂。在真诚的压力与真实的焦虑的双重逼迫下,鲁滨孙和摩尔·弗兰德斯通过将真实抹去或转化为真诚,来进行含混的自我塑造;然而在罗克珊娜那里,真诚与真实的裂缝过大,以至于她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来抹杀真实,最终受到了无尽的煎熬。结语部分简要概述前几章的研究结果,并提炼出对笛福小说的新认识:在笛福写作、文本形式与故事内容、人物意识这几个层面上,个体与社会都被含混地包容在一起,这使得笛福的小说文本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充当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之间、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粘合剂的角色。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肝气虚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探讨及大补肝汤的临床疗效观察,验证大补肝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适用性。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60例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了保证社会交往的正常进行和社会生活的稳步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公共秩序和行为准则。良好的社会公德对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前常常通过网络来搜寻产品信息。同时社会化商务网站以及社交平台如火如荼的发展,催生出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网络意见领袖,成为
网络社会的出现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来的,尽管它是一个以物理空间为载体的平台,但是它在本质上还是一个融入了人的因素的社会。所以,网络社会的发展就必然会印上人的道
城市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提高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的整体文明水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它具有刺激或抑制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消费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同时也是一个道德问题。当今社会,随着物质财富的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社会走入了一个体制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的诚信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商务部有关资料数据显示,我国企业每年
讨论了生态文明矿区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列出了评价生态文明矿区的五类指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榆横公司生
中国传统诚信观重视实事求是的精神;重视诚对信的根本制约关系;重视对善的不懈追求,寻求诚信的正当性,追求善的价值观等表征。西方传统的诚信观念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诚信原则在
先秦时期的战争多以达到“服之而已”为目的,很少会发生灭国绝祀的现象。商周牧野大战使商王朝一夜间灭亡,导致大量殷遗民留在了新政权。而此时周代的整个社会体制刚从方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