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项目通过对泰安市夏玉米田杂草发生种类、群落构成及消长动态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玉米田杂草防除经济阈值和杂草对玉米竞争临界期;从生物活性及对玉米安全性角度筛选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玉米安全的除草剂品种,研究了助剂的增效作用,优化了应用技术,引进并研究了国外除草剂最低剂量使用技术,提出了除草剂田间应用的精准剂量,减少除草剂用量30%以上;构建出夏玉米田除草剂低用量使用技术,弥补了传统杂草化学防除体系的技术路线单一、高残留除草剂长期应用等缺陷,满足玉米生产实际需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全面普查了泰安市夏玉米田杂草种类,明确了杂草优势种群、群落构成及田间杂草发生规律。泰安市玉米田杂草隶属18科51种,优势科为禾本科、菊科、苋科、藜科、马齿苋科;优势种为马唐、牛筋草、旱稗、反枝苋、马齿苋、藜等;优势种群组合为(1)以马唐为主要群落:马唐-反枝苋-马齿苋,马唐-反枝苋-旱稗,马唐-反枝苋-鳢肠;(2)以牛筋草为主群落:牛筋草-反枝苋-马齿苋,牛筋草-香附子-鳢肠等:(3)以旱稗为主要群落:旱稗-反枝苋-田旋花,旱稗-马齿苋-反枝苋等。2、开展了夏玉米田杂草经济防除阈值及与玉米竞争临界期的研究。通过对不同杂草密度下的玉米的产量损失的测定并经线性回归分析,二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关系式为Y=0.6803+0.0728x(r=0.9951**);计算得到当玉米田杂草密度超过30-34株/m2时,必须用药进行防除,以控制杂草的危害。通过调查不同时期杂草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对玉米产量损失率回归分析,关系式为Y=0.2495+0.1884x(r=0.9890**),可以得到玉米播后13-15天为玉米杂草竞争临界期。因此,只有在玉米与杂草竞争临界期之前进行杂草防除,才能使杂草的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3、通过田间试验,筛选出了适合我市玉米田防治杂草应用的乙草胺·莠去津、异丙草胺·莠去津等多种高效、广谱优良除草剂品种,并确定适合玉米生产的田间最佳使用剂量,并通过合理使用助剂,比目前常规用量减少三分之一即可获得同样效果。4、引进并采用了荷兰除草剂最低剂量使用技术。通过应用PPM(植物光合仪),对当前玉米生产上光合抑制除草剂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MLHD技术的应用一是明显减少了除草剂的用量30%-60%,节约用药成本;二是一次性处理可有效防除田间杂草,不需二次用药,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环境风险;三是提高了玉米产量7-11%。5、制定夏玉米田除草剂低用量使用技术方案。该技术以经济、生态、环保的观点,本着“优化、简化、量化”的原则,弥补了传统的杂草化学防除体系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