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人语言”这一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首次提出的,通过对私人语言的否定,实质上是指向对传统心灵实体和意义指称理论的批判。私人语言理论并不是维特根斯坦为了达到批判心灵实体在认识论上的私人性这一目的臆想出来的,而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渊源的。由于私人语言理论在维特根斯坦思想中和在促进哲学语言转向中的巨大作用,后来的哲学家们都持续不断的对私人语言进行研究。虽然不少人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在反对私人语言这个终极观点上,大多都是与维特根斯坦保持一致。本文则是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与维特根斯坦观点截然不同的艾耶尔的私人语言理论。
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私人语言理论的历史渊源。私人语言理论从笛卡尔时期开始萌芽,以心灵实体的产生为其本体论基础;到洛克的哲学体系中,就产生了带有私人性质的语言;到了维特根斯坦,则正式提出了“私人语言”这一概念。从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私人语言的三个特征,并且以此为依据将私人语言同公共语言就行比较,之后便可以总结出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进行批判的三个方面:第一,对语言使用私人方面的批判。第二,对语言对象私人方面的批判。第三,对语言指称私人方面的批判。三个方面的批判相辅相成地构成了维特根斯坦对私人语言的批判体系。
第二部分:艾耶尔哲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私人语言论证的思想最早出现在《人的概念》之中,这是属于艾耶尔思想的第三阶段知识论阶段。感觉材料的引入问题;感觉材料的私人性和物理世界的公共性的关系问题;过去事件的陈述,也就是记忆问题;他心问题,即我们关于他人心灵知识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艾耶尔私人语言理论的理论铺垫。艾耶尔对私人语言的论证同维特根斯坦一样也是从语言使用、语言对象、语言指称三个方面进行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确证,艾耶尔证明了私人语言的存在。
第三部分:艾耶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的比较主要从私人语言的涵义、对语言对象的私人性的论证、对语言使用的私人性的论证、对语言指称的私人性的论证等四个方面进行。由于二者在是否存在私人语言这一根本问题上存在分歧,所以二者的理论主要是以区别为主,公共点为辅。
第四部分:由于是研究艾耶尔私人语言理论的影响,所以文章从艾耶尔的私人语言理论对整个私人语言理论研究的影响、对“他心”的知识的影响、对艾耶尔思想的最后一个阶段“构造论时期”思想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讨论,而系统的私人语言理论的影响则并不在讨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