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视角下的命案成因及对策探析——以深圳市BA区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社会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因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使人们社会交往的“匿名度”大为提高,现存城乡二元结构及社会上收入差距的加大,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在此社会背景下,旧的社会控制体系遭到破坏,新的社会控制体系未完全建立、完善,因社会控制体系弱化而造成社会越轨、犯罪等问题大量出现,其中犯罪问题常常危害到公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财产安全,破坏正常社会秩序稳定,是人们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命案作为由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引发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直接危害公民的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和破坏性。   本文以深圳市队区2005年至2008年期间的命案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案的规律、特点,运用社会控制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相对剥夺理论等犯罪社会学原理,采用案例分析法、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文献法等方法,从城乡二元体制、社会控制、文化冲突、个人原因等层面分析犯罪成因,探讨命案的防治对策,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执行、警力的科学配置、社会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命案发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白云区,区域面积795.7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60954人,流动人口767867人[1],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区情复杂,基础薄弱。虽然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曾经广为农田的郊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随着征地制度改革和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土地问题。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是土地制度改革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管理政策将随之产生变化。过去,政府为了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转变,粤北等地的农民到珠三角农村替人耕种土地,表现为农村劳动力在不同区域的农村与农村之间流动,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代耕农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