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柴油是最重要的可再生液体能源之一,动植物油脂为其来源因成本高等种种不足限制了生物柴油的广泛使用。微生物油脂的主要成分和动植物油脂相似,均为甘油三酯,利用微生物生产油脂具有周期短、成本低、不受季节气候影响等特点,加快微生物油脂研究为生物柴油产业提供油脂原料已经逐步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旨在利用工业甘薯淀粉废水培养产油真菌来低成本的获取微生物油脂,在获得微生物油脂的同时降低废水的COD,减轻环境污染。首先对甘薯淀粉废水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四种模拟工业甘薯淀粉废水工艺。不同批次的废水,成分含量各不一样,其COD为20000~60000mg/L,pH为4.0~6.0,可利用总糖为5%~10%,表明淀粉废水具有可生化性。对实验室已从全国各地的土样中筛选出的15株产油菌在废水培养基上进行了油脂合成能力比较,获得一株适合于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生长并且产油较高的真菌,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实验编号为FR7。研究了FR7在甘薯淀粉废水中的营养生理及环境条件,结果表明:碳氮比、NaAc、KH2PO4、MgSO4添加量分别为C/N=70、NaAc2g/L、KH2PO42g/L、MgSO4 2g/L,pH为5.0~7.0,培养时间为11d时,出水COD去除率可以达到87%,含油率可以达到58.0%。经气相色谱分析,FR7油脂脂肪酸主要成分为C16:0、C18:0、C18:1、C18:2、C18:3,其含量分别为19.5646%、8.8003%、47.8803%、13.8263%、6.2547%。采用碱催化甲酯化,精油酯化得率为78.4%。研究发现,FR7 PDY液体种菌丝的形态会影响发酵效果,菌丝生长为絮状有助于油脂合成。在种子培养液中添加0.2%(NH4)2SO4可以保持菌丝生长为絮状,NaAc与FeSO4有促进油脂合成启动的作用。菌种传代次数过多也会对油脂合成产生影响,由于原料存在环境差异性,使不同批次废水成分有异,导致每批的发酵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首次以甘薯淀粉废水为培养基质来获取微生物油脂,进行了废水分析、产油菌株比较、营养生理及环境条件研究、对微生物油脂成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油脂甲酯化转化的工艺流程探索,为获取微生物油脂为生物柴油提供油脂来源提供了理论及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