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博山孝文化源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东周末年,齐国女子颜文姜婚后丧夫,婆母对其百般虐待,但她以德报怨、以孝道事公婆,后来,为救一方百姓杜绝水患而坐化为神。在其坐过的地方涌出一眼清泉,即“灵泉”,并由此形成了“孝妇河”。之后,人民为感念其孝心和恩德,遂在“灵泉”处建祠立庙,并世代供奉。这一传说在鲁中大地代代相传绵延不断。在封建社会,颜文姜被历代统治者推崇备至,被封为“顺德夫人”,颜文姜庙也多次进行整修和扩建。文献关于颜文姜孝德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郭缘生的《续述征记》,之后,南北朝陈文帝元嘉年间顾野王《舆地志》、唐朝李亢《独异志》以及山东现存最早的方志、元代于钦所撰的《齐乘》也进行了相关记载,现存于文姜祠内的历代庙碑也进行了记载。本文主要通过历史传说、文献典籍和庙碑记载,分析颜文姜孝文化的历史渊源,并通过颜文姜的故事透视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和颜文姜的优良品质;通过博山庙会的发展历程、博山经济的发展状况、博山的人文景观以及民风民俗等相关内容展示孝文化在博山地区的广泛影响;通过诠释现代化经济条件孝文化与政治、孝文化与经济、孝文化与道德、孝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博山孝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作用。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的时候,深入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对于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颜文姜孝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博山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无不渗透着颜文姜孝文化的影响,发掘、整合并发扬光大这一地域文化资源,有利于展示博山人民健康、快乐、勤劳和热爱生活的秉性。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增长,地域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对博山孝文化进行产业开发,并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产业,可以为当地提供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的商机,为地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