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观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认为,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与活力,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来源于群众的科学,深深植根于群众的社会实践之中。邓小平作为我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结合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群众观。深入研究和探索邓小平群众观,对于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价值。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对本课题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进行论述,展现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邓小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邓小平群众观是在对前人群众观继承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起来的。本章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群众观、列宁群众观和毛泽东群众观的研究,来厘清邓小平群众观产生的思想渊源。第三部分梳理了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历程。在本章中从纵向上将邓小平群众观的发展分为萌芽、初步形成和成熟三个阶段,分别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梳理了该时代背景下邓小平提出的相关群众观。在萌芽阶段,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人民是一切的母亲、一切为保护人民利益打算、在群众中建立和占领思想阵地三个方面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在初步形成阶段,从联系群众是我党的生命、扩大各方面的民主两个方面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在成熟阶段,从做几件使人民满意的事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三个方面对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第四部分总结了邓小平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从横向上将邓小平的群众观概括为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一切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准绳、扩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等几个方面。第五部分客观评价了邓小平群众观的当代价值。邓小平群众观不仅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党群关系建设等提供了思想指南,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