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东岸翅碱蓬湿地时空演变分析及分区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翅碱蓬是辽河口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无论是在丰富湿地环境、调节区域气候、加强旅游价值方面,还是对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近三十年来,辽河入海口的翅碱蓬湿地经历了几次大幅度衰减演变,严重影响了当地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翅碱蓬湿地断崖式退化还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开展翅碱蓬湿地的时空演变、分区以及驱动因素研究对改善翅碱蓬湿地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以盘锦市辽河口东岸为研究区域,以1988-2019年的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运用ENVI5.3软件中最大似然法对研究区地物进行识别解译,提取辽河口地物信息及分布特征,通过转移矩阵分析翅碱蓬湿地与其他地物的空间转化关系,运用Fragstats4.2在景观层面分析翅碱蓬湿地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Arc GIS10.2划分湿地网格,提取网格翅碱蓬湿地面积信息,采用熵值法计算退化分值并进行分区,最后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方面分析辽河口翅碱蓬湿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研究结论如下:(1)1988-2019年间,本研究将辽河口东岸翅碱蓬湿地面积变化进展划分六个阶段,分别为小幅度波动阶段(1988-1999年)、全面增长阶段(2000-2001年)、急剧退化阶段(2002-2004年)、稳定增长阶段(2005-2014年)、全面退化阶段(2015-2016年)、小幅度波动阶段(2017-2019年)。其中,2014年翅碱蓬湿地面积达到最大值10.05 km2,1992年达到最小值0.37km2。翅碱蓬湿地退化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边界处,临近人工建筑;翅碱蓬湿地增长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部临海处。(2)1988-2019年间,研究区翅碱蓬湿地净减少面积为40.65km2,净增加面积为40.46 km2。其中河流滩涂、芦苇湿地与翅碱蓬湿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占比最大,芦苇湿地与混生湿地转化为翅碱蓬湿地面积分别为2.85 km2与3.32 km2,河流滩涂的转化与人工建筑的侵占翅碱蓬湿地面积分别为1.18 km2与4.81 km2,人工建筑占用是翅碱蓬湿地减少主要根源。(3)依据对研究区翅碱蓬30年生长和退化态势分析,翅碱蓬湿地可划分七个分区,分别为翅碱蓬高度生长区、中度生长区、低度生长区、重度退化区、中度退化区、低度退化区以及未生长区。翅碱蓬湿地生长区总面积为14.05 km2,退化区总面积为6.81 km2。数据分析表明,翅碱蓬湿地生长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近海处,与河流滩涂交互分布,翅碱蓬湿地退化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与东部边界处,受人工建筑干扰严重区域。(4)通过对气象及土壤自然影响要素分析,研究区翅碱蓬湿地退化与气象因素(降水量、气温、日照时数)整体相关性不高,表明气象因素不是翅碱蓬湿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土壤因素中的p H值、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以及有效磷含量整体与翅碱蓬湿地面积相关性不高,对翅碱蓬湿地退化影响较小,而土壤含水量及含盐量指标与翅碱蓬湿地退化相关性较大,是翅碱蓬湿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人为因素对翅碱蓬湿地退化影响显著,农业的耕地开垦与旅游业的建设开发直接造成翅碱蓬湿地面积减少,而防潮大坝、旅游设施以及水库等修建改变了翅碱蓬湿地生长的外部环境,人为因素对翅碱蓬湿地退化呈现显著相关关系,人为因素是造成翅碱蓬湿地面积退化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为了模拟长春市主城区内涝灾害的影响范围,本研究采用Li DAR点云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获得了研究区DEM和土地利用分布图,进而完成了城市地表积水量计算、城市内涝模拟系统的实现与长春市主城区内涝模拟结果分析等内容。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Li DAR点云数据,构建了研究区高精度DEM,其精度为0.24米。(2)基于高精度DEM和收集到的长春市雨水篦子数据,完成了研究区子汇水区的划分,总计18
为了提高复合材料层合板抵抗分层的能力,引入缝合技术来提高层合板的层间断裂韧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单线弯针缝合设备来缝合干纤维,通过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技术(VARI)固化成型,脱模后制成缝合层合板试样.通过对试样进行双悬臂梁(DCB)试验研究了缝合密度对缝合层合板I型层间断裂韧性GIC的影响规律,并探究了缝线失效形式和层间断裂韧性间的联系.采用端部缺口弯曲(ENF)试验研究了缝合密度和缝线直径对缝合层合板Ⅱ型层间断裂韧性GIIC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缝合能够显著阻碍层间裂纹的扩展,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加,层合板I型层
【摘要】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DE)有多种进化策略,并在求解各种优化问题时存在较大性能差异,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不同策略间差异尤其明显。利用标准测试函数集对常用5种差分进化策略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分析这些策略的求解效果,总结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的不同差分进化策略适用性,为大规模优化问题的差分进化求解的策略选择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规模;优化问题;差分进化;进化
本文对几种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算法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在扰动观察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改进算法,避免最大功率点的"误判"。并设计制作了最大功率点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