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新疆尉犁县几个造林树种进行的咸水滴灌量试验、防护林带植物的耐盐性试验和天然胡杨林混合群落中胡杨和柽柳的耐盐性试验,最终确定了盐渍化环境中不同植物合理的咸水灌溉水量,并综合评价了主要造林树种的耐盐性并比较了其大小,这可以为淡水资源正日益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区盐渍化土地的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可以进一步的了解植物的耐盐机理、为干旱区退化植被快速恢复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增加了盐碱地种植植物种类,对于改善当地的局部生态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良盐渍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试验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植物的咸水滴灌量试验中,通过测定不同咸水滴灌量(每年3000,4500,6000 m3·hm-2)下5种植物主要形态指标的生长量(株高、地径、冠幅)和总生物量,确定了各植物合适的咸水滴灌量。结果表明:试验设计的3个咸水滴灌量中,中天杨和四翅滨藜较为适合的咸水滴灌量为4500 m3·hm-2,多枝柽柳、银新杨和胡杨较为适合的咸水滴灌量为6000 m3·hm-2。此外,不同咸水滴灌量下,土壤表层0~5 cm的含水量最低,含盐量最高,并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大,含盐量逐渐减小,当土壤深度超过10 cm时,不同咸水滴灌量的土壤水盐变化均不显著。(2)在尉北防护林带杨属植物苗期耐盐性的比较试验中,通过选取叶片的脯氨酸含量、K+/Na+、Cl-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5个生理指标,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新疆杨、银新杨以及胡杨3种植物苗期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初步结论:新疆杨的苗期耐盐性最强,胡杨和银新杨的苗期耐盐性比较接近,而且胡杨苗期的耐盐性稍微强一些。同时,比较植物叶片的δ13C值和耐盐性,发现植物的耐盐性强,其叶片的δ13C值小。(3)在比较天然胡杨林混合群落中胡杨和柽柳耐盐性的试验中,通过选取叶片脯氨酸含量、K+/Na+、Cl-含量、SOD活性、MDA含量5个生理指标,同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胡杨和柽柳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胡杨和柽柳的耐盐性比较接近,而且胡杨的耐盐性稍微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