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飞蝗躲避病原真菌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y_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虫是一类重要的世界性害虫,会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特别是最近数年间,由于世界性的气候变暖,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繁交替发生,以及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这一系列的环境变化为蝗虫爆发性增长的发生制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化学杀虫剂是治理害虫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但是造成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峻,威胁着许多动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安全。昆虫病原真菌为害虫化学防治提供了环境友好的替代品,但是其杀速率慢等缺点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昆虫对病原真菌形成了复杂的防御机制,减缓了病原真菌的杀虫速度。昆虫对病原真菌的先天免疫研究机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进展。然而,行为免疫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免疫方式,关于其研究报道相对较少,特别是关于非社会性昆虫行为免疫的报道。寄主广谱性真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寄主专一性真菌蝗绿僵菌(Metarhizium acridum)菌株可以有效地控制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灾害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双向取食选择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绿僵菌对东亚飞蝗免疫行为的影响,首次明确了东亚飞蝗具有躲避昆虫病原真菌的行为。触角作为重要的感受器官,通过剪切后的双向取食选择实验发现,触角在东亚飞蝗在躲避昆虫病原真菌的行为中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东亚飞蝗触角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一共鉴定出3109个蛋白。发现其中149种蛋白质在雄性东亚飞蝗触角中分布丰富,111种蛋白质在雌性东亚飞蝗触角中分布丰富。嗅觉相关蛋白是昆虫触角中最为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通过嗅觉检测环境中的化学信号,以此维持生命活动并引发一系列重要行为反应。通过对东亚飞蝗触角蛋白组和已报道的嗅觉相关蛋白分析比较,一共鉴定出9个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27个化学感知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31个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蛋白和8个离子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s)蛋白。在东亚飞蝗触角蛋白质组数据库中鉴定出了两个新的化学感知蛋白(CSPs)。
  通过进一步对处理组(接种病原)和对照组(未接种病原)东亚飞蝗的触角蛋白质组比较分析,发现接种与未接种病原孢子的雄性东亚飞蝗触角中一共发现了194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其中有104种蛋白在接种后的雄性东亚飞蝗触角中高表达。接种与未接种病原孢子的雌性东亚飞蝗触角中一共发现了218个DEPs,其中有128个在接种病原孢子后的雌性东亚飞蝗触角中高表达。通过比较蛋白质组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发现在参与外周嗅觉过程的小分子可溶性蛋白(气味结合蛋白和化学感觉蛋白)中有3个CSPs(LmigCSP1、LmigCSP20和LmigCSP60)和1个OBP(LmigOBP1)在接种了绿僵菌孢子后的东亚飞蝗雌雄触角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然后通过RNA干涉,发现只有LmigCSP60干涉后的东亚飞蝗5龄幼虫没有再展示出躲避病原真菌的行为,这说明LmigCSP60在东亚飞蝗躲避行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研究绿僵菌气味化合物对东亚飞蝗躲避行为的影响,通过东亚飞蝗5龄幼虫的双向取食实验,发现有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甲氧基乙酰氯、二甲醚、1-甲基吲哚和苯乙醇,会使东亚飞蝗产生躲避行为。其中二甲醚、甲基吲哚和苯乙醇的浓度较低时,东亚飞蝗就已经展示出显著的躲避行为。通过原核表达,纯化得到了的LmigCSP60蛋白。通过气味配体和LmigCSP60荧光竞争结合实验,发现LmigCSP60可以和1-甲基吲哚结合。说明东亚飞蝗可以通过LmigCSP60感知1-甲基吲哚的存在。通过RNA干涉实验,发现干涉LmigCSP60后的东亚飞蝗不再展示出显著躲避1-甲基吲哚的行为,说明绿僵菌中的1-甲基吲哚在东亚飞蝗躲避绿僵菌的行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挥发性化合物。
  为了找出CSPs可能的下游蛋白,对化学感知相关的受体蛋白进行分析。一共鉴定出12个味觉受体(GRs),但是通过荧光定量PCR,发现在绿僵菌孢子接种24h后,味觉受体的RNA水平在东亚飞蝗雌雄触角中均未显著升高。通过对蛋白质组学和荧光定量PCR进行分析,发现气味受体LmigOR16在接种了绿僵菌孢子后的雌雄触角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最后通过RNA干涉,发现干涉LmigOR16后的东亚飞蝗5龄幼虫没有再出现躲避病原真菌的行为,这说明LmigOR16在东亚飞蝗躲避行为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本研究深入探究了东亚飞蝗的免疫行为和感知病原化学信息的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东亚飞蝗感知病原真菌的分子机制,为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设计出杀虫速度快和效率高的昆虫病原真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这对设计出可以钝化或激发气味受体和化学感知蛋白质的忌避剂或者引诱剂,进而有效提高防治害虫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传统武术是一种文化。有人把文化的外延扩展到无限大,什么都是文化,提出了所谓“大文化”的理念,这是对文化本体的一种反动。其实传统武术只有文化与非文化两种。首先我们要让武术的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什么是武术的非文化现象?现在有一种人把自己练的那点玩艺当成了原子弹,瞪着眼睛胡吹:挨上死!撞上飞!明知道法律不允许民间比武,偏钻司法的空子,登广告:欢迎武林人士前来比武,死伤勿论。这种看似英雄豪迈的欺
期刊
判别一门拳术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我认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的创立理论指导的内涵、宗旨和目的。内家拳以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修技为要务。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技筋,骨皮也。故内家拳以藏精、蓄气、炼丹田、培本为秘旨,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心意六合拳即属于内家拳。  练拳前,若不能对它的全貌有一个简单了解,学练起来往往很难把握要领,不得门径而入,正如心意六合拳拳谱中所说的“学拳
期刊
千载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约8公里处,在孝敬镇唐村的北邻,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原名为无极寺,北魏时更名为千载寺。千载寺是由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三所寺庙所组成的寺庙群落,千载寺尊佛,三圣门崇儒,太极宫尚道。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千载寺孕育了三教合一文化,三教文化在此地交流共荣,三教信徒在此和平共处、修真养性。唐初年,李道子三教融易,创艺无极养生功,由唐至明,千载寺僧道历代修持无极功。
期刊
编者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用这两句话说明本文作者创作时复杂而沉重的心情我想也是合适的。但是在文中倍受指责的郭先生读罢此文的感受会如何呢?读者又会如何判断孰是孰非呢?这一切,现在皆不得而知。《精武》有个最根本的原则,即稿件的取舍一切为读者负责。所以编者竭诚希望郭先生能对此文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答复,同时也希望鲍先生早日现身说法,展示武林中罕见的“通背门”拳艺。    前两天邮购郭
期刊
心意六合拳历代名手辈出,人才济济,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许多流派,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杨氏心意六合拳属于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杨殿卿前辈早年从师于心意六合拳大师袁凤仪,因其天资聪慧,又肯吃苦,深得袁凤仪大师真功秘旨,技艺精妙。杨殿卿与尚学礼、卢嵩高并称为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三雄,仍虚心向同门拳师学习,并在继承先师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杨氏心意六合拳法体系。  杨氏心意六合拳第
期刊
中国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法所采用的材料,以艾叶最佳。艾条灸的操作方法分温和灸、雀啄灸两种,用于养生保健常以温和灸为主。操作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0寸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即可,一般每穴灸5—1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穴位(足三里灸)保健灸法。足三里为防病治病的要穴,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经常施灸足三里能预防中风
期刊
清康熙八年(1669年),正在宁波延庆寺“证人讲会”讲学的黄宗羲突然得知一个消息,他的一个朋友病逝了,这个朋友是宁波的一位技击大师、张松溪的三传弟子王征南,也是他儿子黄百家的师父。黄宗羲为老友的不幸去世十分悲哀,写下了《王征南墓志铭》。他在文末的“铭”中写道:“有技如斯,而不一施;终不鬻技,其志可悲。水浅山老,孤坟孰保?视此铭章,庶几有考。”黄宗羲不愧智慧过人,有一种历史学家的远见,他似乎预感到一
期刊
中华武功,博大精深。传承至今,更见繁复。时有故弄玄虚者渲染夸张,渐失武术本来面目,其中尤以《易筋经》等武学巨著易流于玄虚之弊。本期《精武》以“易筋经”为专题,意在还其真相。  今有辽宁曹公历十数载,搜罗《易筋经》坊间版本十余种,择其一二精品献于观者,并洋洋万余言,坦诚己见之心,披肝沥胆之意,惟愿国人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说起易筋经,尽管我们至今无法准确地揭示它的神秘内涵,但历经千年的沧桑,它
期刊
我随恩师习武已经有二十六年了,在这二十几个里,恩师不仅教会我三皇炮捶技艺,同时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恩师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可是面庞红润、精神十足,满头白发更展示着一代武学宗师的风采。而当我静静地望着恩师时,却能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中读出他沧桑的经历和不平静的心灵历程……  恩师1928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印刷厂的一名下人,在恩师享受童年时光时,不幸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丧父的悲痛
期刊
大豆多肽具有降低血压、提高免疫力、抗氧化及调节肠道菌群等多重作用,应用前景极为广阔。植物乳杆菌作为人体肠道中定植的一种天然、安全、高效的益生菌,在抑制有害菌繁殖,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单独作用的研究,而二者联合作用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拟以大豆多肽和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先通过体外试验评价大豆多肽对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性能,再通过动物试验研究大豆多肽联合植物乳杆菌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以期为二者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