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增强CT特征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air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CT特征的分析,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不同增强特征与其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以提高对肝内胆管细胞癌CT和病理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辽宁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5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过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基于强化方式的不同,将肝炎病史情况分为肝炎组和无肝炎组,将肿瘤最大径分为<3cm组、3~6 cm组及>6cm组,将病理分化程度分为高分、中分化和低分化组,将病理大体形态分型分为肿块型组、浸润狭窄型组、胆管内生长型组。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病例肿瘤强化方式的差异。结果:对比分析测量后得出四类不同的强化方式,I型(31例):早期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随着扫描时间推移呈现向心性强化。II型(4例):肿瘤持续性渐进性强化。III型(5例):边缘轻度强化,内部大部分不强化,中央区域散在分布轻微强化灶。IV型(10例):动脉期轻中度强化,之后强化减退。肝炎组(23例)强化类型(I~IV型)分别为10、4、3、6例,无肝炎组(27例)分别为21、0、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肿瘤最大径<3 cm组(12例)强化类型分别为3、1、5、3例,3~6cm组(19例)强化类型分别为16、1、0、2例,及>6cm组(19例)强化类型分别为12、2、0、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高分、中分化组(24例)四种强化类型分别为16、2、3、3例,低分化组(26例)分别为15、2、2、7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病理大体形态肿块型组(25例)强化类型(I~IV型)分别为19、2、2、2例,浸润狭窄型组(12例)分别为9、1、2、0,胆管内生长型组(13例)分别为3、1、1、8例,不同病理大体形态分型病例的强化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强化方式多样,通过对比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增强特点,得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强化类型与病理大体形态分型及病灶大小有关,而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正>由防弹衣材质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编织的数据线,具有耐脏、耐弯折、可水洗、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给自己定位多高,就能走多远"。事实上,决定你能走
运用非径向EBM模型评价了高技术产业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市场化三个阶段的效率,并在面板Tobit模型基础上对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三个阶段创新效率均较低,并随年
假如只给一首古诗,要求我们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该怎么应对呢?  曹操曾言:“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语道破诗歌真谛,诗都是用以言志的,这“志”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想鉴赏一首古诗,无非要考虑两个要点:言了何志,何以言志。前者指一首诗包含的思想感情,后者指一首诗的抒情方式。如果要求自由鉴赏一首古诗,就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就是。要么两者并重,要么偏重一者。鉴赏一首诗如此,鉴赏诗中的某一句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联系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在中学课程结构中,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语文素养是学生
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它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充实着思想的河流。儿童阅读,就是在为每一个孩子储蓄自己的童年精神;儿童阅读,就是在为每一个孩子抹亮生命的底色。每一位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都对写作提出了明
晨诵、午读、暮省,新课改实验引领着我们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因为阅读而变得清澈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