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EPCA-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前列腺癌患者尿上清液中肌氨酸水平,探讨EPCA-2的表达与肌氨酸水平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提供病理及生化肿瘤标志物。 方法:选择40例临床资料齐备的前列腺癌术后切除标本,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部分切除组织标本,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分别作为PCa组、BPH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方法,对比研究EPCA-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一组均设阳性和阴性对照组;4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不同病理分级进行分组,分别检测EPCA-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Ca组及BPH组患者、健康者尿肌氨酸,测定患者手术前尿上清液中肌氨酸水平。统计学处理:检测数据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利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以及T检验或秩和检验Mann-Whitney Test计算法分析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EPCA-2在不同分组的表达情况:在正常对照组无EPCA-2表达,BPH组EPCA-2阳性表达率为6.25%,PCa组中EPCA-2阳性表达率为90%,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BPH组(χ2=35.76,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EPCA-2在PCa组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情况:高分化腺癌组EPCA-2阳性表达率为90.90%,中分化腺癌组EPCA-2阳性表达率为84.62%,低分化腺癌组EPCA-2阳性表达率为93.75%,不同病理分级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无差异性(P>0.05);⑶尿肌氨酸在不同分组的测定情况:在PCa组、BPH组和正常对照组,尿肌氨酸水平分别为(6.55±0.50)μ mol/L、(2.26±0.17)μ mol/L和(2.16±0.17)μmol/L;正常对照组和BPH组测定水平无差异(P>0.05),PCa组尿肌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BPH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⑷尿肌氨酸在PCa组不同病理分级中的测定情况: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和低分化腺癌组,尿肌氨酸水平分别为(6.10±0.21)μmol/L、(6.24±0.19)μmol/L和(7.10±0.20)μmol/L,各组间尿肌氨酸的测定水平进行比较,无差异性(P>0.05)。 结论:①EPCA-2抗原检测可作为细针穿刺活检肿瘤标本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能够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病理学依据;②尿肌氨酸水平测定,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一项生化指标,对于前列腺癌进展和侵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与EPCA-2抗原检测有某种协同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