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春光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流动人口已经出现代际变化,他把80年以后出生的,90年代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称为“新生代农民工”。这是我国学者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崭新概念。本文形成的时间比王春光的调查迟9年。从客观情况而言,王春光调查时的新生代农民工,年龄最大的已经29岁。这也就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其理论问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同时对于理论研究由于目的不同、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对于实践的指导效果也不尽相同。笔者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从道德环境的角度入手,分析这一群体所生活的道德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在撰述中重点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对策;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三是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具体问题入手,注重理论研究的应用性和理论成果的效益性。本文由前言、正文和结束语组成,其中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首先对“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及“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等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其次对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加以概述;最后提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中存在的负面因素,针对这些负面因素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中的问题。通过对资料的搜集、分析和整理,从家庭、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社会组织、同辈群体、城市管理者五个方面找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道德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第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构建原则。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道德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建设的原则。“以人为本”是营造文明道德环境的关键;“公正”是营造稳定道德环境的前提条件;“宽容”是营造和谐道德环境的必要条件;“激励”是营造积极向上道德环境的内在需求。第四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优化对策。从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中的问题入手,提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对策,并把“以人为本”、“公正”、“宽容”、“激励”四个原则贯穿始终。笔者具体从五个方面,对优化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对策加以创新和完善:一是优化社会公德环境;二是改革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三是构造用工单位、工会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四是充分发挥舆论环境的重要作用;五是加强城市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道德环境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最终提出优化新生代农民工道德环境的对策,将有助于一定时期人们加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了解,从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的学术园地,为该领域更广泛地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