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历经20余年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也积累了很多问题。目前,受全国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受地方经济下行压力的制约,城市扩张停止,城市建设进入低速发展阶段。在这个特殊时期,城市建设的重点由空间扩张转变为解决累积问题、强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保育。为此,市政府开展了城市“双修”工作。本文以伊旗城市“双修”规划工程实践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对城市“双修”框架和策略进行了研究。论文阐述了国内城市“双修”规划提出的时代背景,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成果,以及实践探索方面的进展。系统梳理了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搭建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体系,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有机更新和健康城市等关于旧城更新的基础理论;也包括城市触媒和生态城市等“城市双修”的相关基础理论。从实践角度,解析了国内外城市“双修”方面的成功案例,对其工作原则、规划策略、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巴约纳旧城更新改造、韩国首尔清溪川改造,以及三亚丰兴隆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对伊金霍洛旗的规划和建设现状进行论述;从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空间品质建设的角度,对现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在城市总体层面,提出了城市“双修”工作的原则和框架;从功能结构、交通环境、建筑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针对旧城区环境修补提出规划策略;从水系生态修复和绿地生态修复等方面,针对旧城生态环境修复提出规划策略。在中微观层面,针对火车站重点片区、工业街片区商业改造、绿地水系更新改造和外围用地提升优化等项目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层面的探索。结合国内发展趋向、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地方工程实践的探索,论文得出三方面结论:城市“双修”工作代表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诉求,是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城市“双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搭建开放式工作平台,需要多领域的广泛社会协作;城市“双修”工作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需要渐进式的操作模式,需要保证落地性的实施策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