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台湾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情况、中医证候特点以及生存质量。方法:在总结古今中外有关CFS的论述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内容包含CFS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防治法则及治疗方法等等。另外,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94年制定的CFS的诊断标准、英国Trudie Chalder等人制订的疲劳量表,设立“台湾地区20-50岁人士疲劳状况调查问卷”第一部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于调查结果显示符合CFS诊断标准的人士,又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中医证候指导原则,设立“台湾地区20-50岁人士CFS中医证候调查量表”,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第三部份,对CFS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理论探讨:CFS类似中医“懈惰、懈怠”等症,其主要特征为长期极度疲劳,其中包括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其病因主要与劳力、劳神、房劳过度,饮食不节及先天禀赋不足等有关;其病机主要涉及脾虚、肝郁、肾虚、血瘀。治疗上,重在补气、疏肝、活血。对CFS近十年进行回顾性研究,表明诸症以气虚、肝郁证为主。在气虚证中,以兼血虚、血瘀为多。临床研究:在第一部份调查中,本次共调查台湾省普通中医门诊患者421例,符合CFS诊断标准者30例,占本次调查人数的7.13%,发病率较高。在男女性别分布上,男女CFS患者比率约为1:2,但两者患病率统计学无差异(P>0.05)。年龄分布上,可以看出,CFS的发病在20-30岁的患者中出现率最高,在其他年龄段中的分布较为平均。职业分布上,CFS患者的发病率在商人和学生中出现较多,在普通职员和工人中的出现较少,两者有显著差异。教育程度的分布上CFS的病人主要仍分布在大学和大学以上的人群中,其中大学和硕士以上的发病无显著差异。在第二部份调查中,对于符合CFS诊断标准的30例人进行面对面访问,结果各证型出现频次:肝郁气滞型为22例,占73.33%;肝虚型为18例,占60.00%;血瘀型为14例,占46.67%;肾虚型为13例,占43.33%;肝郁脾虚型为12例,占40.00%;气虚型为11例,占36.67%,痰湿阻滞型11例,占36.67%,阳虚型为10例,占33.33%,气虚型为11例,占36.67%。在第三部份调查中,台湾CFS患者的生存质量综合分值平均为78.8分,高于平均分者占63.33%,低于平均分者占36.67%。CFS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在台湾地区20-50岁人群中患病率高,女性患病跟男性无差异,大学和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以及商人和学生多见。说明本病与台湾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相关。从中医学角度看,CFS不仅是一种虚证,也有实证的一面。其病因主要与情志内伤、过劳、饮食不调、先天不足相关。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肝郁气滞,虚实夹杂。台湾地区CFS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领域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