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包括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以及放射性污染等。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室内的一类重要污染物,由于其种类多、成分复杂,因此对人健康的影响是很大的。目前,用于测定室内空气中VOCs的国家标准方法是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GB/T 18883-2002 ),是在现场采样后回到实验室内进行测定,整个分析过程冗长、繁琐,且不能实时反映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状况。另外,仪器昂贵、检测成本高、研究费用高以及对分析测试人员操作水平的要求高等,这样就限制了工作的开展,这种情况己不适应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需求。VOCs便携式快速测定仪具有测定范围广、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分析速度快、结果实时显示等优点,近年来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实验中采用的仪器就是美国英思科公司生产的VX-500型光离子化气体检测仪。本论文在2006年9月到2007年3月间,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东北师范大学校园室内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检测,共设采样点42个。通过问卷调查、采样、分析监测的手段对室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监测和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此次调查将检测场所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教室、寝室、办公室和复印室,共设38个点;第二类是学生食堂,设4个点。在教室、复印室、寝室和办公室内对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乙苯、丁二烯、丙酮、2-丁酮、1-3-5三甲基苯九种物质进行检测。本次苯和甲苯的检测点共38个,其中苯(冬季浓度)超标18个,超标率为47%;春季苯浓度超标数为6个,超标率为15.8%。春季苯浓度超标率明显降低,仅是冬季超标率的1/3。甲苯冬季浓度超标11个,超标率为28.95%;甲苯春季浓度超标4个,超标率为10.5%。挥发性有机物的浓度和温度密切相关,冬季寝室内平均温度能达到19℃,教室内平均温度15℃;春季停暖后寝室内平均温度16℃,教室内平均温度14℃。春季停暖后室内温度相对于冬季采暖期有所降低,因此污染物的浓度降低。春季大部分寝室和教室都有开窗通风,这样室内污染物浓度会大大降低。通过不同场所内污染物的浓度比较可以看出这些场所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有:装饰装修材料、日用品和吸烟。学生食堂内主要污染物是丙烯醛,因此在学生食堂内对丙烯醛的浓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丙烯醛的浓度和烹饪活动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9:00和15:00食堂内烹饪活动比较少,丙烯醛的浓度明显降低,而11:30和17:30是两个就餐高峰,在这两个时间段内餐厅内的丙烯醛浓度明显升高。用餐高峰时段丙烯醛浓度是非高峰时间的2.6倍。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关键是避免引入污染源,控制能够给室内环境带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材料进入室内,并尽量减少吸烟。在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应尽量采用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低的装饰装修材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高质量的健康环保建材。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通风能迅速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并能加快污染物的释放。目前,针对室内污染的治理技术有很多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降低了室内污染物的浓度,但是目前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和手段还不是万能的,因此室内污染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