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文本研究是文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但颇具重要性的研究方法,旨在综合研究出版作品正文之外的表现形式。本文选取《我父亲的梦想:种族与传统的故事》与《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为对象进行类文本对比研究。这两本自传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国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所著,在当代非裔美国文学中占有的独特地位。
本文通过对比上述两部作品中各自包含的丰富深刻的内类文本与外类文本,结合文本细读,对自传的标题、副标题、封面设计特征、宣传语、前言、后序、书评、作者访谈等关键的类文本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对比研究。本文所进行的类文本比较研究将结合两部自传不同的撰写时间以及奥巴马政治生涯的进展,充分探讨两部作品所呈现的不同的叙事语言、写作风格、文本内容以及创作意图,并深入分析奥巴马在其文化身份认同及其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当中个人的成长与心路历程。
奥巴马创作《我父亲的梦想》的目的在于吸引公众的注意,为其正式踏入美国政坛埋下伏笔。它描述了身为非裔美国人的奥巴马对其黑人父亲和整个黑人种族的过往及梦想的探索和追求。他一步步克服了双重意识给他带来的困惑,并最终建构起清晰而正确的自我身份。与第一本自传的抒情叙事风格有所区别,《无畏的希望》更像是一本严肃的个人政治报告,旨在将奥巴马关于美国社会中的党派、宗教、种族及民生等问题的政治理念与立场公诸于众,强烈表达了他超越政治与种族分歧、促成理性共识、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无畏希望。而这些政治追求都是建立在他对黑人与白人文化的正确认识和他清晰的文化身份认同的基础之上的。本文充分探讨了两部自传中类文本与作者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并为其它非裔美国人自传文学的类本文研究提供了范例和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