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是在线用户获取和分享信息的一种新工具,截至2014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规模已经达到了2.75亿。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旅游相关部门、企业进行旅游产品营销和旅游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旅游信息在微博中是如何传播的,以及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的规律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旅游信息传播研究中尚属空白。进行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结构及时空特征研究,对有效利用微博进行旅游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以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三类旅游微博为研究对象,以有奖活动、美食推荐和旅游温馨小贴士等三类旅游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为例,对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旅游信息在微博中的时空传播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1)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结构呈现三个子模型依次演化的动态蒲公英模型:三个子模型和三个对应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一触即发模型;第二阶段,多点触发模型;第三阶段,核心传递模型。(2)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网络具有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但不具有小世界效应。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同时具有较高的点度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既是重要的集聚和扩散中心,也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桥梁,边缘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相互之间不进行信息传播。(3)旅游信息的日传播特征呈“倒N”型和“长尾”型两种。其中,有奖活动类旅游信息和美食推荐类旅游信息日传播呈“倒N”,但有奖活动类旅游信息的“传播主要发生在活动开展期内,且具有明显的活动截止效应;旅游温馨小贴士类信息的日传播呈“长尾”型,且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4)旅游信息发布24小时内在微博中呈现上午和晚上两个传播高峰且信息在传播高峰阶段的波动趋势不同。上午发布的旅游信息在信息发布信息传播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而晚上发布的旅游信息传播在信息发布后信息传播量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直至晚高峰结束。(5)旅游信息传播地理空间与微博用户地理分布空间一致,传播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与互联网网络结构特征一致,但是旅游信息集中传播区域具有“荡波效应”,即旅游信息在信息内容的目标地集中传播,与该条信息在哪个地方的微博发布无关。在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网络中,北京、上海是旅游信息微博传播中的主要枢纽城市。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分析了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所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和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的时空特征,提出了旅游信息微博传播的“动态蒲公英模型”,发现了旅游信息在微博中传播具有上午和晚上两个高峰以及传播有效时间的差异、旅游信息传播中的“荡波效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