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B因子及其下游MAPK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eermei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菇学名是Volvariella volvacea(Bull.:Fr.)Sing.,是一种生长于热带、亚热带的重要食用菌。2013年,两个草菇主栽品种V23与PY1的担孢子V23-1与PYd21的基因组完成测序,并发表了文章。本文是基于草菇基因组数据、表达谱数据和转录组数据首次对草菇的B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其下游的MAPK信号途径进行构建,筛选重要基因并进行表达分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下载其它担子菌同源的信息素受体,通过同源比对的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找到草菇PYd21基因组中的4个信息素受体,其中有3个具有完整的7个跨膜结构,1个只含有5个跨膜结构;在VvSTE3.1上游还找到了 1个信息素前体,长度为47个氨基酸,含有保守的“CAAX”“ER”基序。表达谱数据及荧光定量PCR显示草菇的4个信息素受体基因在原基阶段急剧上调表达。(2)通过对草菇基因组数据、转录组数据进行注释,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草菇B因子下游的MAPK信号途径。表达谱数据显示参与此途径的16个相关基因中,VvSte20和VvSte7两个基因在原基阶段上调表达,表达谱的原始tag较大,数据可靠。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了此结果,也是原基时期高表达。系统发育树显示这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性,与其它担子菌的同源蛋白聚为一类。(3)分析VvSte20的结构后,以该基因的第4个外显子为长效干扰片段,第4个内含子为正反义链的连接环,用传统的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含有该干扰片段的pBHg-VvSte20 RNAi vector表达载体。同样,以VvSte7的第4个外显子为长效干扰片段,第4个内含子为正反义链的连接环,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构建了含有该干扰片段的pBHg-VvSte7 RNAi vector表达载体。同时,用传统的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两个过表达载体pBHg-VvSte20 OE vector和pBHg-VvSte7 OE vector。(4)将4个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GV3101,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将这4个表达载体分别转化草菇菌丝球。用含潮霉素及头孢噻肟抗生素的PDA培养基进行初筛、复筛后,挑取能正常生长的拟转化子,经正常PDA传代5代后,提取基因组DNA,扩增hpt基因和目的片段再次验证转化子。最终我们挑选到VvSte20的干扰转化子5个,过表达转化子1个;VvSte7的干扰转化子3个,过表达转化子2个。荧光定量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挑选到的干扰突变体表达量下调,过表达突变体表达量上调,进一步验证是真正转化子。(5)对突变体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显示,当两个基因受到干扰后,它们在PDA上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而过表达后,生长速度差异较小,但较快形成厚垣孢子,在栽培袋中的生长也显示了此结果。对转化子进行分批出菇,结果如下:第一批对2个基因的7个干扰突变体进行出菇,发现RNAi20-10、RNAi7-9的三次重复均不出菇,RNAi7-D三次重复中出菇一次(仅长一丛);RNAi20-4、RNAi20-21和RNAi7-I三次重复均可以出菇,但是菇形较小,开伞时间较迟;RNAi20-5与野生型菇形相当,开伞时间相当,未有明显区别。第二批对所有转化子进行3袋栽培袋出菇:VvSte7基因的干扰转化子RNAi7-D和RNAi7-I的菌丝均未萌发,不能够顺利生长;RNAi7-9可以正常生长,但不出菇,在培养后期,菌丝不能够扭结,呈粉状菌丝;VvSte20基因的干扰转化子菌丝生长正常,RNAi20-4菌丝有出现扭结,但出菇速度非常慢,而且停留在纽扣期;RNAi20-5、RNAi20-10、RNAi20-21的菌丝不能正常扭结,形成大量菌皮,没有出菇;三个过表达突变体能正常生长出菇:OE7-1与OE7-3的产量较野生型高,而且菇的个头较大,开伞较晚;OE20-15出菇产量与野生型相当,但生长较慢,开伞较晚。(6)对VvSte7的突变体进一步检测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3个干扰突变体中,VvSte7的下游基因明显受到抑制,上游基因也表现为下调;两个过表达突变体不同,突变体OE7-1中,VvSte7基因的上下游基因表达水平均呈现上调,而OE7-3中,只有VvSte7与下游的MAPK激酶(GME7452g)基因表现为微量上调,其它基因表现下调。因此,VvSte7与VvSte20作为MAPK信号途径的基因,它们与草菇的菌丝生长、厚垣孢子形成、出菇的情况有密切联系。这一研究结果将为深入研究草菇等食药用菌的子实体发育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综述近年来在非轮胎橡胶制品领域拓展应用的具有特殊性能和特种用途、能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的高性能特种弹性体。本综述第4部分介绍氟橡胶的发展历程和分类,详述在通用氟橡胶(1型和2型氟橡胶)基础上拓展的高性能氟橡胶的组成和特性。这些高性能氟橡胶包括高氟含量氟橡胶、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耐低温氟醚橡胶(3型氟橡胶)[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基氟醚橡胶和全氟甲氧基甲基乙烯基醚(MOVE)基氟醚橡胶]、耐极端环
学位
随着我国绿色消费模式日渐成熟,绿色购物、绿色餐饮等新兴业态应运而生。而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自带购物袋、避免购买或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绿色消费行为也已蔚然成风。但对于许多商家而言,由于未能有效优化营销策略刺激绿色消费,因此难以借力绿色消费提升企业认同与经营业绩。基于此,本文对营销感知、矛盾态度和绿色消费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商家重视绿色消费、提升绿色产品销量提供理论指导。得出以下结论:
在技术、资本、市场等多重元素的合力驱动下,各类虚拟主播创新型产品接踵而至,透射出媒体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道路上数字化想象与IP化开发的广阔空间与未来潜能。本文在对虚拟主播的进化逻辑与业态呈现进行理性分析基础之上,从标识性特征塑造、情感化具象表达、多元化场景应用落地、运营管理机制建立以及内生资源整合与用户触达及情感维系等维度全方位提炼出虚拟主播IP化开发过程上、中、下游体系建立的核心要点,希望有益于虚
山羊痘(Goat pox)是由山羊痘病毒(Coatpox virus,GTP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地方流行性传染病,是养羊业中需要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其特征是体温升高(40~42℃),眼、鼻分泌物增多,全身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出现圆形或椭圆形丘疹或痘疹。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把羊痘列为必须申报
了解病原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时空动态分布及进化动力,评估病原菌进化潜力,有助于广泛指导和培育持久抗性品,从而实现有效环保可持续性病害管理。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害,在全球马铃薯种植区普遍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发展中国家早疫病的危害仅次于晚疫病。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种植面积扩大和耕作区多年种植导致马铃薯早疫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在我国北方地区屡见报道。在马铃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属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成员,是引起水稻矮缩病的病原,由主要介体昆虫黑尾叶蝉以持久性增殖型方式传播。目前,RDV在介体叶蝉培养细胞内的复制循环周期已被系统地阐述,包括病毒侵入、复制、装配、扩散及释放等过程。病毒在叶蝉体内的侵染循回过程也有详细研究,但其在介体叶蝉体内的增殖机制知之甚
通过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对毛竹不同生长期根区土壤细菌和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从14个毛竹根区土壤及毛竹组织样本中共获得250,237条原始序列,采用RDP classifier进行分类地位的鉴定发现这些序列属于细菌的26个目:放线菌目、立克次氏体目、伯克氏菌目、肠杆菌目、根瘤菌目、假单胞菌目、乳酸杆菌目、红螺菌目、酸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Solibacterales、黄单胞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该虫世代周期短、重叠严重,基因组杂合度高,在高强度的杀虫剂选择压力下,抗药性发展迅速,防治愈发困难。自基因组破译以来,由于缺乏高效的遗传操作平台,小菜蛾的遗传研究进展缓慢。由于其灵活性与适应性,CRISPR/Cas9技术已在功能基因组学、转基因生物构建、转录调控以及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成为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是一种典型的草腐生食用菌,也是一种常见的菌类蔬菜。然而在生产栽培中,有两大问题制约着草菇产业的发展:第一,生物学效率低;第二,易开伞,货架期短。生物学效率低,主要与草菇降解基质稻草有关,而基质降解又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来完成。而草菇易开伞主要原因是草菇从蛋形期到伸长期转变时,菌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