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的客观变更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aj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民事诉讼法上,诉的客观变更决定着当事人诉讼行为的效力范围和诉讼整体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争点整理后的诉讼程序后阶段,当事人再提出诉的客观变更时,法院究竟应着眼于放宽诉的客观变更来扩张诉讼解决纷争的功能,还是应追求民事诉讼法集中审理主义的理想,避免在诉讼审理的后阶段造成争点扩散而延滞原诉讼,以及该采取何种判断基准来进行权衡取舍等问题,确实亟待在民事诉讼理论上得到厘清。在多方面了解了国内外有关诉的客观变更制度与争点整理程序关系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司法实践中接触到的争点整理后诉的客观变更行为的案例后,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争点整理与诉的客观变更的关系问题所蕴含的诉讼法意义。追溯其理论根源,它源于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益的平衡。此外,它还和民事诉讼结构、审前程序的价值、法官释明、适时提出主义以及集中审理主义等诉讼观念具有紧密的联系。当前司法实践中,诉的客观变更形式混乱,法律适用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审前程序中争点整理的实际操作和法律效力还存在缺陷。因此,我国现行立法中诉的客观变更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争点整理结果的效力对诉的客观变更的容许性应当予以适度限制,使审前程序的功能得到优化,更好地为诉讼的实质审理作准备,保障整个诉讼程序良性运行。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在阐述诉的客观变更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以争点整理为视角探讨争点整理效力对诉的客观变更是否存在影响。第二部分是对域外立法的考察。对诉的客观变更与争点整理关系的域外立法情况展开论述,主要对大陆法系的法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立法规定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诉的客观变更与争点整理关系问题的现状检讨。主要从诉的客观变更的理论研究、立法缺陷以及相关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三个层面对我国诉的客观变更的现状进行分析,检讨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审前程序中争点整理效力的缺失对诉的客观变更适用上的消极影响。第四部分是对我国诉的客观变更与争点整理关系问题的完善建议。主要是在第三部分现状检讨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一、指导思想规划年年订,但制订21世纪第一个五年规划,在指导思想上有否新的重大转变?如果仍如往年那样,在前期基础上加些码、算算帐,经济上有条件的话,就添些设备,没有条件
期刊
为研究基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程度,本文采用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对中国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外包进行质性研究。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包括: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与中国
有鉴于传统机械加工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绿色机械加工技术的应用变的越来越普遍,成为了当前机械生产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当前绿色加工技术的应用对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在机械
本文是对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基本观点的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的是:(1)思辨逻辑对象的过程里的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的关系。在下篇中研究的是:(3)
本文基于CNABS、SIPOABS、DWPI和VEN专利文摘数据库,通过实际检索,统计和分析了各数据库中已分CPC分类信息的文献占比情况,并重点分析了H04L领域已分CPC分类信息在上述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