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择偶复制(Mate Choice Copying)就是指由于自己选择的伴侣之前被别人选中或者拒绝,从而会提升或降低对该伴侣选择的概率。所以说择偶复制被认为是一种非独立形式的择偶策略,即在性选择过程中会受到同性别个体提供的额外信息的影响。这种择偶方式有利于在择偶过程中信息受到限制时,减少择偶决策不佳造成的损失,同时也能减少很多时间与精力。择偶动机就是指个体想要与异性建立一种亲密关系的心理意识形态,而择偶动机的激活可以改变人们的行为决策。关于择偶复制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涉及主体的影响因素,而且在国内外对择偶复制发生的性别差异一直存在争议,很少涉及情境性因素的影响,所以本研究加入了情境性的因素,同时还调整了以往单一性的评价指标。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择偶动机、目标面孔吸引力对不同性别个体择偶复制发生情况的影响研究。据此,本研究主要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是通过选用预实验中筛选出来的中等面孔吸引力的榜样和目标照片,采用图片法实验范式对不同性别个体择偶复制是否发生进行探讨,实验采用2(榜样对目标态度:接受/拒绝户2(评分次数:一次/二次)×2(性别:男/女)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1)女性被试的评分次数与榜样对异性目标的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女性在榜样接受目标态度下提高了对异性的评价,在拒绝态度下降低对异性的评价,即女性发生择偶复制。(2)男性被试的评分次数与榜样对异性目标的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但男性在榜样接受目标态度下降低了对异性的评价,在拒绝态度下反而提高了对异性的评价,即男性不发生择偶复制。(3)无论男性女性,恋爱经历、相对自评吸引力和评分次数、榜样对目标态度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即这两个因素不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择偶动机启动与非启动材料,考察在不同情境下,不同性别个体择偶复制发生是否会改变,采用2(择偶动机:启动/非启动)×2(榜样对目标态度:接受/拒绝)×2(评分次数:一次/二次)×2(性别:男/女)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1)当择偶动机启动后,无论男女,评分次数和态度的交互作用都显著,都是在榜样对目标接受态度下提高了对异性的评价,拒绝态度下降低了评价,即发生了择偶复制。(2)当择偶动机非启动下,实验结果与实验一一致,女性发生了择偶复制,男性不发生。(3)当择偶动机启动后,不同性别被试择偶复制发生差异不显著。(4)择偶动机启动与非启动下,女性被试择偶复制发生差异不显著,即都是在接受态度下提高了对异性的评价,在拒绝态度下降低了评价。实验三是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只对择偶动机启动下男性被试进行研究,将实验二中异性目标使用的中性面孔吸引力改换成预实验中筛选出来的高低面孔吸引力照片,对男性被试来探讨择偶动机启动下,目标异性面孔吸引力会不会改变其择偶复制的发生情况,所以实验采用2(目标异性面孔吸引力:高/低)×2(榜样对目标态度:接受/拒绝)×2(评分次数:一次/二次)被试内实验设计,结果显示:(1)目标面孔吸引力、评分次数和榜样对目标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2)当目标异性高面孔吸引力的情况下,评分次数与榜样对目标的态度交互作用不显著,无论榜样态度是什么,被试对目标的评价都提高了。(3)当目标异性低面孔吸引力下,评分次数与榜样对目标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在接受态度下提高了评价,拒绝态度下降低了,即发生了择偶复制。因此,由以上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一般材料还是特殊情境下,女性通常情况下会发生择偶复制现象,受到同性别榜样态度的影响。(2)男性发生择偶复制现象受到情境性的影响因素,在择偶动机启动情境下,男性发生择偶复制现象,在一般情况中,男性不发生择偶复制现象,说明男性受到同性别群体影响较小。(3)择偶动机启动情境中,男女启动了相同的择偶策略,即都发生择偶复制,与同性别榜样的选择态度一致。(4)对男性来说,当择偶动机启动后,目标面孔吸引力改变会影响择偶复制的发生,即当目标异性是高面孔吸引力的时候,被试不发生择偶复制现象,当目标异性是低面孔吸引力时,男性发生择偶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