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正常及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alp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及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正常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分为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两部分:(一)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4只,体重240~260g,随机分成4组:(1)假手术(Sham)组(n=6):开胸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缺血对照(IR)组(n=6):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3)乳化异氟醚(EI)组(n=6):缺血45min,再灌注前3min开始8%乳化异氟醚(2ml/kg)静脉持续泵注8min,再灌注120min;(4)脂肪乳(IL)组(n=6):缺血45min,再灌注前3min开始30%脂肪乳(2ml/kg)静脉持续泵注8min,再灌注120min。(二)糖尿病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6组:(1)假手术(Sham)组(n=6):开胸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2)缺血对照(IR)组(n=6):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3)糖尿病缺血对照(DIR)组(n=6):DM大鼠,缺血45min,再灌注120min。(4)糖尿病乳化异氟醚(DEI)治疗组(n=6):DM大鼠缺血45min,再灌注前3min开始8%乳化异氟醚(2ml/kg)静脉持续泵注8min,再灌注120min。(5)糖尿病脂肪乳(DIL)组(n=6):DM大鼠缺血45min,再灌注前3min开始30%脂肪乳(2ml/kg)静脉持续泵注8min,再灌注120min。(6)糖尿病乳化异氟醚+ KN93(KN93)组:DM大鼠左心室心内局部注射 KN93溶液5μg,平衡30min;缺血45min,再灌注前3min开始8%乳化异氟醚(2ml/kg)静脉持续泵注8min,再灌注120min。采用LabChart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术中心电图及血压变化;TTC+EB对心肌进行双染色,ImageJ软件分析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LDH活性;ELISA检测CKMB浓度;羟胺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TBA法检测丙二醛(MDA)浓度;WesternBlot检测p-CAMKⅡ及p-STAT3表达情况。  结果:乳化异氟醚后处理显著减少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活性、CKMB浓度及MDA浓度,升高T-SOD活力(p<0.05);p-CAMKⅡ表达量减少而p-STAT3表达增加(p<0.05)。  结论: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 CAMKⅡ的活化(磷酸化)和促进 STAT3的磷酸化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最佳方案尚未确定。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未经选择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推荐使用以第三
[目的]研究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genous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否参与卒中后的血管新生。  [方法]采用雄性SD(Sprague Dawley,SD)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per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基因突变致体内铜代谢异常引起大量铜在肝、脑、肾、角膜等全身组织中沉积,导致铜沉积部位的功能与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