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xw4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对南北极的不断探索,人们对南北极展开了各种领域的研究,而海冰在南北极的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海冰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其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被称为气候变化的指示剂。最近十几年,北冰洋海冰范围和厚度都呈现快速减小的趋势,监测南北极海冰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气—冰—海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对世界气候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作为海冰融化基本参数之一的冰厚度的现场资料因监测过程不连续,精度低于毫米量级,从而掩盖了冰层厚度变化的细微过程,成为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而我国的水文测量、冰川物质平衡和极地海冰研究更缺少连续的高精度观测数据,这迫切要求加强冰生消过程监测和提高数据的精度。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海冰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针对海冰的侧向融化监测问题,研究设计了基于水下超声波测距和铱星无线数据传输的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论文根据冰的侧向融化监测需求详细研究设计了监测方案,包括水下超声波传感器,铱星无线传输模块,GPS模块,SD卡存储模块,信号处理与数据采集模块等,成功研制了海冰侧向融化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在无人值守的恶劣环境下对海冰侧向融化数据的长期连续远程监测。本文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利用水下超声波传感器阵列来监测海冰的侧向融化过程,并采用限幅平均滤波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滤波,采用标杆测量法来进一步减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然后将对应编号的传感器数据与时间等信息打包后存储于大容量的SD卡中,并同时通过铱卫星网络通信将数据实时传回远程终端,具有经济性好、实时性强、精度较高、无人值守等优点。本文所设计的监测系统分别进行了常温水下实验、低温实验室测试,以及野外结冰湖面环境下的低温实验,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海冰侧向融化监测系统具有较可靠的稳定性,精确性,数据存储容量大,实时传输丢包率低等优点,为研究海冰的侧向融化过程提供了自动化监测方案和数据支持,为进一步推动北极科考活动中的海冰侧向融化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实现手段。
其他文献
最初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现的创意农业,是指将科技和艺术融入农业生产中,逐渐将第一产业推向二三产业,把传统的农业融入到生产、生活、生态的现代农业。21世纪创意农业在我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技术以其便捷、灵活、安全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WPT技术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软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急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弥漫性肺损伤为基础,肺动脉高压、
三维光电催化氧化是光电协同作用下降解污染物的一种环境友好型技术,它在二维电极基础上,以粒子电极作为反应的第三极,经阳极或粒子表面负载具光电催化性能的物质,在外加光源
在雨水入渗、红土化形成过程和荷载作用下,红土发生崩解软化,含水量增加,颗粒团聚体和粒径减小,进而导致土体强度降低、不均匀沉降和山体失稳等工程问题。目前,我国对湖南,广
电场耦合电能传输(ECPT,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技术以高频交变电场作为能量传输媒介,摆脱电缆线对用电设备的束缚,实现电能从电网或电源到负载端的无线传输
琴键堰是一种新型迷宫式溢流堰,具有超强的泄流能力,其上下游顺水流方向倒悬的设计克服了传统迷宫堰基座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从而可以更广泛的安置在大坝或溢洪道上,有效地解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建筑业在改善居住环境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当前传统的粗放式建设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一方面传统建筑的生产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资源浪
外混式离心泵作为特殊的离心泵,在启动前不需要灌水,经短时间运转,靠泵自带的特殊结构,即可将水吸入,投入正常运行。从泵启动到泵正常运行这段过程被称为的自吸过程,此过程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当下面临的重大难题。为降低锅炉排放烟气时产生“湿烟羽”,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倡导和企业的支持下,已有很多电厂开展了加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