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伊始便已经有了暴力,甚至整个人类的历史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制约暴力的过程。暴力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如影随形。从物质和技术的层面,人类的确是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人类始终不能免除暴力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暴力这个课题始终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传媒产业日益网络化、市场化、产业化的今天,传媒中所反映的暴力内容不断增加,暴力倾向日益增长。从印刷时代报刊对于暴力事件的追随,到信息时代随处可见的暴力信息,媒介与受众对于暴力内容的偏爱更是与日俱增。媒介暴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剧了人们对暴力的麻木感和宽容度。我国学界对媒介暴力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至今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总体上仍处于研究的原始积累阶段。单纯的就研究内容而言,我国学者对媒介暴力现象的研究,大体可以总结为两种倾向:一是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试图对媒介暴力的产生追根朔源,并借此找出问题对症下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另一种则是通过对当前媒介暴力现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辩证地批判,借此唤醒受众对媒介暴力现象的重视,并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达成共识,共同针对媒介暴力负面影响“出谋划策”。国外的主要研究者似乎也认同-个事实:大众传播媒介本身是暴力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受众尤其是防范能力较弱的儿童,则是媒介暴力的受害者。在这一暗含研究者主观性的预设前提下,对媒介暴力现象的研究,对其受众的分析更多的是基于特定人群或者特定议题的特例研究,而忽视了受众作为个体的差异和能动性。在媒介暴力日益凸显的过程中,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受到此前从未有过的挑战。媒介暴力现实如此严峻,使得大众逐渐意识到改善媒介环境、加强媒体责任在所难免。从某种程度上讲,媒介暴力的潜在破坏性是难以估量的,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要对媒介暴力的后果进行某种程度的假设,以求消解媒介暴力潜在的破坏性和威胁性。因此,我们必须思考怎样控制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日益发展的媒介暴力,对它进行有效的、适当的控制也就成为了一个急需处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