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每年大概会出现30000起的建筑火灾,由于各类建筑是不同价值的承载体,其带来的各项损失均较大,仅仅经济方面就不少于十亿元。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多的结构仍然是混凝土结构,当火灾发生后,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各种材料的性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仅会造成使用功能的丧失,也会引起安全性和承载力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坍塌,所以受火的混凝土结构要做好加固需要提前解决如何判定受火温度、评估构件损伤情况、判断结构的可靠性,最后提出可行性强且经济、高效的加固方案。本课题的研究以某公司氟树脂混凝土框架车间受火后要求进行加固处理为前提,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内容为:(1)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的意义,从升温及温度场、钢筋混凝土材料在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结构和构件在高温下和高温后力学性能、火灾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和评估等方面论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本文拟研究对象及技术路线。(2)从依据火灾持续时间、火灾现场残留物的烧伤特征、火灾后混凝土结构的外观特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温度的判断内容,并根据工程实例分析出了火灾现场的温度范围及过火区域,确定了损伤最严重区域、受灾次严重区域、受灾较轻区域及未受火灾直接影响的区域,最终完成了现场火灾温度的判定。(3)从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力学性能检测、受损构件烧伤深度测试、混凝土构件变形测量、受损构件性能检测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检测方法,从初步鉴定、详细鉴定两个方面对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构件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工程实例,分别选择合适的方法检测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烧伤深度、变形、构件性能等,并最终得出了构件的评级结果。(4)论述了加固混凝土结构的原则,介绍了喷射修补法、水泥灌浆法、化学灌浆法、外部粘钢加固法、改变受力体系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及增大截面法等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依据工程实例对梁板柱分别展开的加固的计算与设计;通过加固,基本上确保了该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同时也为类似的加固提供了借鉴。火灾后的造成的损失巨大,对于应用比例较高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火灾后能够通过现场检测、评级,通过合理加固措施能比较经济地发挥建筑物的剩余强度;本文在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业混凝土结构框架的火灾实际情况,对工程损伤开展了评估工作并提出了加固的具体的措施,形成了如下的结论:可以通过火灾持续时间、现场残留物、受火构件的外观判定火灾现场温度。通过对混凝土框架厂房的鉴定过程能够得出,清楚掌握受火构件现场温度场的分布,并重点关注碳化深度、烧伤深度、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的力学性能及构件的变形情况,在科学选取典型受火构件的同时还应确保检测方法的合理性,可以确保构件性能确定的精准性。针对不同的损伤的等级,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加固修复方案,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分别对柱和主梁采取外部粘钢加固法,提出了经济、高效的加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