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流动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根植于教师的流动活动之中,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在追求教育公平与教育和谐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对中小学教师流动文化的研究也势在必行,无论于理论完善层面还是实践指导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对教师流动文化进行探讨:第一,教师流动文化是什么。教师流动文化是指流动过程中被普遍认可并共享、共同遵循的基本认知、共同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方式,可以划分为理念文化、主体文化、管理文化三个维度。它作为特定群体在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能够不断地发挥自身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调试功能以及凝聚功能,以推动教师流动朝着目标方向合理、有序的进行。第二,教师流动文化从哪里来。教师流动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以改革开放为临界点进行历史追溯,教师流动文化分别表现为权威文化与效益文化两种态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性表现。第三,教师流动文化的应然性要求。教师流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性。其中,理念文化以“均衡”为品性要求、主体文化以“发展”为品性要求,管理文化以“人文”为品性要求,构建起教师流动文化的理想状态。第四,教师流动文化的实然表现。通过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文化问题重重,其式微表现为:理念文化发生失落,在形式化中徘徊不前;主体文化产生错位,在功利化中迷失自我;管理文化遭到泯灭,在机械化中走向歧途。第五,教师流动文化如何实现回归。反思流动文化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的落差所在,积极寻找教师流动文化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从三个文化层面为其选择回归路径。保障教师流动文化的正确性与先进性,以实现教师流动的健康、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