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流动文化研究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fsdfsd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流动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根植于教师的流动活动之中,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精神文化成果。在追求教育公平与教育和谐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重心,对中小学教师流动文化的研究也势在必行,无论于理论完善层面还是实践指导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主要围绕五个问题对教师流动文化进行探讨:第一,教师流动文化是什么。教师流动文化是指流动过程中被普遍认可并共享、共同遵循的基本认知、共同信念、价值追求以及行为方式,可以划分为理念文化、主体文化、管理文化三个维度。它作为特定群体在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成果,具有整体性、主体性、实践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能够不断地发挥自身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调试功能以及凝聚功能,以推动教师流动朝着目标方向合理、有序的进行。第二,教师流动文化从哪里来。教师流动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以改革开放为临界点进行历史追溯,教师流动文化分别表现为权威文化与效益文化两种态势,具有不同的历史特性表现。第三,教师流动文化的应然性要求。教师流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品性。其中,理念文化以“均衡”为品性要求、主体文化以“发展”为品性要求,管理文化以“人文”为品性要求,构建起教师流动文化的理想状态。第四,教师流动文化的实然表现。通过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教师流动文化问题重重,其式微表现为:理念文化发生失落,在形式化中徘徊不前;主体文化产生错位,在功利化中迷失自我;管理文化遭到泯灭,在机械化中走向歧途。第五,教师流动文化如何实现回归。反思流动文化实然状态与应然状态之间的落差所在,积极寻找教师流动文化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从三个文化层面为其选择回归路径。保障教师流动文化的正确性与先进性,以实现教师流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其他文献
Open edX是一个可以创建、发布、生成、分析课程的大型MOOC开放平台。edX数据分析模块以其可视化的分析界面与不限定用户的分析需求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在基于edX
学生学习花费较多时间的场合就是课堂,之前一些专家学者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绩很大程度上受课堂环境影响。从课堂环境的研究领域来看,课堂环境与学生学习成果的关系
仅仅是一场飞扬风沙,我们就已经开始长大  仅仅是一次杨柳吐絮,我们就已经准备开花  这个世界不论色彩和姿态是否优雅  这个世界只相信力量和青春的勃发  我的世界,我来了,我为尖尖萌芽歌唱  我来了,我的世界,我让星星看见月亮  这是多么美好的感觉,我还没有到那个苟且季节  这是多么放浪的时刻,我还可以为我自己疯狂  这个世界谁可以说——我做主,不要紧张  因为生命的每一道溪流刚刚开始流淌  这个世
期刊
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育师资的要求,提高普通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日渐被人们接受并推广和传播。在传统教学中,人们对“评价”
关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对于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条件与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