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业银行非国有化——国际经验与中国的模式设想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chengsh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世界各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作为以赢利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银行和货币创造者,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特殊地位毋庸置疑.商业银行业的生存质量及改革对于一国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西欧、东欧、拉美、东南亚等地域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金融背景和各异的目标动机驱使下实施了商业银行的非国有化改革.根据其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可分为四类具有代表性的模式:以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为主体的模式;以出售政府所持国有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为主体的模式和以发放股权凭证和投资基金管理的手段为主体的模式.各国和地区非国有化模式的选择依赖于诸如资本市场发展、法律环境、改制银行情况、非国有化目标等具体国情.各种模式都有其优势劣势和不同的适用性.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实施商业银行非国有化,资源配置有效性增强、个体及行业效率提高、非国有所有权范围扩大是商业银行非国有化所希冀达到的目标.中国的银行业的资本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仍占垄断地位,银行业的竞争并不充分.市场准入的高壁垒和并不灵活的投资机制阻碍了非国有资本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整个银行业表现为缺乏整体效率和规模经济效应.银行业投资主体有待多元化以促进资本实力的增强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促进良性竞争和发展环境的形成.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非国有化改革将克服原有的产权缺陷,提高行业竞争效率,符合制度变迁的适应性要求和监管成本收益的要求.此外,从理论、政策环境、配套措施、非国有资本存量等角度分析,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国有化也具有可行性.因此,在非国有化改革中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股份制改造,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出售政府所持国有银行的手段以构筑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多元化产权结构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现代商业银行.
其他文献
保险投资是现代保险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哪个国家的保险投资好,则该国的保险业就发达,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就高,保险经营的稳定性也就高;反之,该国的保险业就会停滞.改
证券市场是个信息化市场,通过信息的传播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影响其投资决策,从而引导资金流动,以实现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因此,有必要将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的信息及时、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创新化、证券化和电子化的发展,金融风险不断积聚,金融机构
如今,Internet发展迅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出门吃饭还是在家看影视节目都可以根据网站的推荐进行选择。然而,随着接入互联网的网页数量不断增长,传统
毋庸置疑,资产证券化在所有的金融创新中是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一个较为前沿的概念,目前很多人已对资产证券化这个词耳熟能详。资产证券化起源于西方,其在西方国家的发展程度自然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