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串联补偿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jq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铁路高速、重载发展步伐的加快,牵引网电压损失增大,从而使牵引网末端电压降低,部分供电臂末端甚至低于非正常状态网压最低要求(19kV),导致列车无法运行,需采取措施,提高牵引网末端电压,以保证列车正常运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供电臂首端或中间串联电容进行补偿,它主要用于减少牵引网阻抗,起到提高牵引网末端电压的作用。本课题以南昆铁路串联电容补偿工程为背景,首先介绍了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串补的基本理论、作用和装置容量的计算方法;然后介绍了牵引变电所和区间两种串补装置的设计。串补自控系统设计中,首先针对以前的串补装置控制的缺点,提出了远程控制的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半双工主/从通信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下位机程序设计中,PLC程序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进行编程,便于以后的修改与维护;接着介绍了上位机的设计和人机界面的功能。最后介绍了上位机和下方监控单元通信的设计。串补装置投入牵引网后会对距离保护装置动作可靠性带来影响,然后根据距离保护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在南昆铁路现场进行了串补装置电压补偿试验,并在论文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该串补装置自2006年投入运行至今,运行良好,经试验验证,在重载、高速工况下,将牵引网末端网压从串补投入前的17.6—18.9kV稳定提高到20kV以上,完全满足了铁路运输的要求,保证了南昆线运输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杆、梁、膜以及板壳等多单元组合结构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实际当中。用有限元软件对组合结构进行分析已不成问题,但是对组合结构截面优化却相对落后。鉴于此,本文对杆、梁、膜以
为解决多源告警中的复杂攻击难以被发现的问题,提出一种攻击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利用正则表达式匹配告警,将多源告警规范化为统一格式。对冗余告警信息进行压缩,利用强关联规则训练得到的规则集聚合同一阶段的告警,有效去除冗余告警,精简告警数量。利用滑动窗口对聚合后的告警进行划分得到候选攻击事件数据集,通过改进的PrefixSpan算法挖掘得到多阶段攻击事件的攻击序列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依赖专家知识的
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可以对室温下物体进行红外成像的仪器。这一仪器基于双材料微悬臂梁的热—机械响应原理来检测入射红外辐射。建立了基于非相干光空间滤波技术的高灵敏度
岩石是一种含有缺陷的脆性材料,其破坏过程实质上就是微裂纹产生、扩展及贯通的动态过程。爆破工程、采矿工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安全生产和生活的考虑使得岩石动态破坏时力学性能
协作通信技术通过构建“虚拟”的多入多出系统获取空间分集。在协作通信系统中,信号检测、功率分配和中继选择等都需要获取各条链路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准确的信道估计是
本文研究了预修正快速傅里叶变换边界元方法模拟结构声辐射问题的理论和算法。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边界元方法的研究。接着介绍了传统声学边界元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边界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