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寻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以反传统为宗旨的现代文学潮流中,不但没有失去光彩,反而得到了新的发展。追寻主题旨在表现个人对存在意义的追寻,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这一主题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作家的注意力,不论在老作品还是新作品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其文学生涯中,创作了一系列追寻小说。受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贝娄的追寻小说具有新的特点。本文对贝娄的《赫索格》、《勿失良辰》、《奥吉马奇历险记》及《雨王汉德森》等主要作品的文本进行了系统解读,试图对比传统追寻小说与贝娄的追寻小说的不同之处。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的追寻小说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追寻目标的不同。传统追寻者的追求目标是财富、荣誉或是灵魂的永生。而在贝娄的作品中,追寻目标由外部条件转化到人物内心世界。他的主人公们追求的不再是建功立业,赢取功名,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追求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用以缓解焦虑与恐惧的精神解药;其次是追寻者的区别。在传统追寻文学中,追寻者被刻画英雄式人物。并且,在故事的最后这些英雄式人物都能达成预先设立的追寻目标,成功归来。与他们相反,贝娄的追寻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反英雄式人物。他们往往不能达成追寻目标,以失败告终,最终一无所获;第三点差异在于叙事技巧的不同。传统追寻文学采用了诸如第一人称叙述、插曲式的故事情节、结尾的圆满结局等常见的叙事手法。贝娄则把一些现代或后现代的叙事技巧运用到他的追寻小说中,如意识流、多重时序、以及开放式结尾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深度与启发性。论文通过探索传统追寻文学与贝娄追寻小说的区别,旨在深化追寻主题的特征,以及探索贝娄对这一主题所做的新的发展。贝娄不仅继承了传统追寻文学的显著特征,并且将其与现代主题与叙事技巧进行了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对追寻小说进行了革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