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旅程——维姆·文德斯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尚塞曾说“事物正在消失之中,如果你要看东西的话,你的快一点”,维姆·文德斯以此作为自己拍电影的一个理由。作为新德国电影的主力并且目前唯一还活跃于创作的导演,维姆·文德斯绝对是一个好的研究对象。 维姆·文德斯是上个世界新德国电影运动中崛起并屹立于世界影坛的电影艺术大师。无尽的旅行成为不断拍摄电影的源泉,对好莱坞电影的喜爱使他成为最“好莱坞”的德国导演,西方现代文化以及欧洲电影传统又为他的电影蒙上了人文关怀。 维姆·文德斯对电影理念和电影风格技巧近于夸张的个人化追求成为他电影的一个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西方文化赋予了文德斯电影的特有的风格理念,这使他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解读德国战后历史的注脚。 无论文德斯的电影有多少好莱坞元素,也不论他拍摄什么题材的电影,文德斯本质上始终是德国文化的一份子。他所置身的后殖民语境使得不可能不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所以,无论如何,美国只是一个“美国梦” 在第6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艺术总监马克·穆勒曾如此评价维姆·文德斯:“文德斯是当今世界影坛最伟大的导演之一,”文德斯对于“为什么要拍电影”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观察和记录——就像匈牙利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贝拉说的——拯救事物的存在。”文德斯的电影也一贯被冠以“存在主义电影”的雅号,对于这个名称,文德斯自己的答案是“脱离社自我封闭,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特别是今日互联网时代以来,更多的人沉溺在电脑桌前。我表现孤独,其实有两个想法,一个是电影的角色塑造,帮助那些孤独的人敞开心灵,融入社会;另一方面,孤独并不是纯粹负面的,人在孤独状态下,往往更能反思自我,观照内心。”
其他文献
期刊
形名是一种标记、形状标识、图像,以及名称、专有名词、口号、标语等的综合体,它被用来识别一种革命群体的意义实践,并使这些革命群体呈现出与其他革命群体不同的意义。形名
学位
中国香港与中国大陆虽然都属于中华文化、华夏文明的范畴,“同宗”与“同源”;但是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区域文化以及电视剧生产环境等各方面,两地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