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2016年12月,文化部网站发布了《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报告》肯定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也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共性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不足;来源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尚未健全,人员不足,缺乏奖励机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支持不足。此前我国一批学者从各种研究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而公共管理学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问题的研究一般是以政府职能、政府管理、政策制定和立法保护为切入点,尚未出现以政策执行有效性为研究视角的研究成果。此种情形就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本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二部分,简要阐述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霍恩—米特模型的介绍。第三部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体系和惠阳区在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并以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为例列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不足的表现。第四部分,运用霍恩-米特模型分析了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不足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惠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不足的原因,为惠阳区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提供提升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提供相应启示,从而提升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执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