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1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证实,骨髓基质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下可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具有促进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修复的作用,但由于EGF、bFGF进入体内后迅速扩散、变性或酶解,无法保持其生物活性,难以达到体内持续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作用。运用壳聚糖缓释微球负载细胞因子能够达到抵御人体代谢的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壳聚糖缓释微球负载EGF和bFGF,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应用于BMSCs中,观察:1、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对BMSCs活性、增殖能力的影响;2、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情况,为进一步联合BMSCs、 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进行体内移植治疗SC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取自成年S-D大鼠股骨和胫骨的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BMSCs的干细胞标记物CD44、CD90,骨髓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45。2. 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检测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采用elisa方法进行EGF和bFGF的检测,计算载药率、包装率及微球的缓释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对BMSCs的细胞毒性。3. 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观察:准备如下分组:a、对照组,BMSCs+DMEM;b、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组,BMSCs+DMEM+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c、EGF/bFGF直接给药组,BMSCs+DMEM+bFGF(终浓度lOng/ml)+EGF(终浓度20ng/ml);d、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BMSCs+DMEM+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细胞(使之终释放浓度与C组相同);光镜下观察BMSCs细胞学形态的变化,MTT比色法检测BMSCs的生长增殖情况,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染色情况。结果:1、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10-14d时细胞融合成片,细胞形态多呈长梭形。经4-5次传代,细胞纯度较高,主要以呈细长梭形的BMSCs为主。第5代体外培养BMSCs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进行鉴定,观察到细胞呈CD44和CD90阳性表达,CD45呈阴性表达。2、乳化交联法进行缓释微球的制备,经ELISA法检测得知:壳聚糖终浓度为2mg/ml时,平均载药量最高;而缓释微球的包装率随着TPP浓度的升高逐渐升高,当其浓度为0.45mg/ml时,包封率达到峰值。EGF和bFGF在PH7.4和PH5.8的溶剂中,24h内均出现了一个约40-60%的突释过程,随后开始缓慢释放。3、采用流式细胞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正常对照组和壳聚糖缓释微球处理组24h后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MTT法检测BMSCs的生长增殖情况,四组BMSCs细胞存活率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组的细胞增殖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EGF/bFGF组和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其细胞存活率在相同时间点均较对照组和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组显著升高(P<0.05)。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无生物学毒性。MTT法检测结果表明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作为载体对BMSCs的存活无显著影响,EGF/bFGF组和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可促进BMSCs的生长增殖。4、四组BMSCs诱导培养5天后,空白壳聚糖缓释微球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变化,仍然维持BMSCs的典型形态。EGF/bFGF直接给药组和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部分细胞呈现神经细胞样的改变。高内涵免疫荧光检测:EGF/bFGF组与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Nestin、NSE、GFAP荧光染色均有阳性表达。共聚焦免疫荧光鉴定:EGF/bFGF组:(36.51±2.53)%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 (17.66±3.44)%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SE,(27.39±3.03)%的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 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组:(30.87±3.53)%的细胞表达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10.57-2.24)%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标志物NSE,(21.31±4.69)%的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结论:1、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大鼠BMSCs进行培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可迅速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BMSCs.2、乳化交联法制备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工艺简单,包封率高,载药量大,在中性PH值条件下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BMSCs无生物学毒性,可以促进BMSCs的生长增殖。3. 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4.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效率较直接EGF/bFGF低,可能与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释放细胞因子的初始浓度低有关。EGF-bFGF-壳聚糖缓释微球诱导BMSCs分化的最佳浓度有待进一步检测。
其他文献
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导致胸腔压力(pleural pressure, Ppl)增高,使得呼气末(end expiratory, EE)肺泡塌陷,导致呼吸系统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难以纠
本文主要针对儿童版画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了兴趣是孩子进行版画创作的动力和源泉,让孩子“乐画”是儿童版画教学的关键。同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提出了如何让孩子始终在快乐
<正>探宝斗鸡台陕西宝鸡市以前叫陈仓,这里不仅是周代的重要城邑,而且还是秦立国初年的都城。相传当年的秦文公在陈仓的郊外得一神物,似石非石,色如猪肝,光若流星,声若雄鸡,
胆总管结石(Common Duct Stones CDS)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常继发梗阻性黄疸、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手术取石仍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
《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塞林格1951年问世以来备受推崇,经久不衰,但因极具个人特色的叙事风格和独特自然的口语体语言使其翻译难上加难。因而从翻译的两大基本策略,归化与异化
介绍了中压配电网规划的原则、技术要求和常用的网络接线方式,分析了各接线方式的优缺点、技术经济评价和可靠性分析,提出了在不同的负荷条件下配电网的组网原则。
目的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白藜芦醇(RE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的凋亡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AA大鼠治疗作用和部分机制。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
目的:建立一种闭合性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模型;在模型基础上探讨中药制剂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于损伤局部注射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内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目的: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饮食习惯及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导致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这样以来,单纯由肥胖所导致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总体上
目的:研究探讨眶上眉弓锁孔入路与经典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2010年8月至2015年01月手术夹闭治疗的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