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余年,所获成就让世人瞩目。但是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种种西方各国在经济发展中曾遇到的问题。在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达到了0.48,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最低和最高收入两大群体的收入差距已高达33倍,且仍在呈扩大趋势。经济的问题往往不是单纯的,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反映了市场调节的缺陷和政府调控的不足,更反映了社会的公平问题,第三次分配呼之欲出。第三次分配既是弥补市场和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的不足,也便直接决定了第三次分配的主体不是市场和政府,而是需要多重力量的联动。只有通过个人和企业将现金或实物捐赠到正规(即合法)的非政府组织,由非政府组织为主导,多个主体参与支持,才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尚不成熟,制度和政策支持也不够。此外,我国的非政府组织面临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公信力。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政府在第三次分配中的过度作为和不作为,即“越位”与“缺位”,已经成为非政府组织无法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其次,大众媒体对慈善行为和行善主体的个人或组织的报道情况也不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慈善文化。另外,非政府组织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慈善组织的财务制度不透明,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缺乏等都造成了其工作效率的低下。同时,整个社会公民社会意识的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总体来说,非政府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局面良好,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可否认,在第三次分配过程中,非政府组织发挥的作用已不容小觑,这也反过来说明如果能为非政府组织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加之其自身的努力,非政府组织定能担好第三次分配执行主体这个重任。只要政府、媒体、非政府组织自身、公民个人四方形成合力,定能使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现状有所改观,并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