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是当前国内外一个非常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是根据基础变量分析法,运用计量经济学手段,对1994年1季度至2002年3季度人民币汇率进行实证分析,推导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在此基础上来判断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同时对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得出,物价指数差(DFCPI)和美元汇率指数(USDI)两个基础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模型可决系数R平方值为0.93。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在样本期内人民币升值33%,其中有36%是由于物价指数差扩大造成的,剩余的64%是由于美元升值造成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为-0.56,这表明人民币汇率有良好的自我调整功能。根据推导出的汇率长期均衡方程和利用H-P滤波法得出的物价指数差和美元汇率指数的长期趋势值,作者计算出了人民币各期的均衡汇率。通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均衡汇率两者的比较,我们得出四个重要结论:一是样本期内除1997年第4季度为12.8%以外,有效汇率偏离均衡汇率的幅度都在10%以内,属于正常波动;二是人民币有效汇率发生偏离后一般在8个季度内回归均衡汇率;三是目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水平是合理的,2002年3季度有效汇率只低估约4.6%;四是人民币均衡汇率从2000年开始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有关人民币汇率一直在升值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外资流入减少、投资收益流出增加,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余额会出现“双下降”,使国际收支失衡;二是在目前国内物价低迷,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净出口减少和外资流入减少,将导致外部需求和投资需求同时减少,很可能会加剧我国的通货紧缩,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作者以出口为例,实证分析了汇率与出口的关系并模拟计算了2002年3季度有效汇率升值10%后将对该季度出口造成的影响。得出出口相对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弹性系数为-0.94。说明汇率变动对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对汇率变动须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