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自控力与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干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ka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自控力指学习者依据既定目标,对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调节,克服对学习有消极影响的行为,最终将学习活动保持特定范围内的能力。学习幸福感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的认知,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体验,包括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学生学习自控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学习成绩的提升,有利于产生学业幸福感。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对石家庄市560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其学习自控力和学习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初中生学习自控力受性别、班干部与否以及年级的显著影响;学习主观幸福受到性别、班干部与否以及年级的显著影响;学习自控力及各个维度与学习主观幸福感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自控力对学习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研究二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对学习自控力和学习幸福感均较低的学生进行了学习自控力的干预,实验组(20人)、安慰剂组(20人)和对照组(20人)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实验组8次针对性的团体辅导;给予安慰剂组相同次数非针对性团体辅导,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研究表明:针对性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控力从而提高其学习主观幸福感水平。
其他文献
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情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因为缺乏相应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思路,导致记叙文写作存在思路狭窄,内容枯燥,写作速度慢,写作方法单一的毛病。小学高年级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不仅有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也有学生对记叙文的立意、布局、写作手法掌握不足的问题。如
新形势下,我国正处于社会和教育大变革之中,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小学教育处于教育事业的基础地位,具有其特殊性和关键性。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小学教育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阶段。小学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学校全面行政管理工作。高素质、强能力的校长是引领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促进学校形成良性管理机制,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培养上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教育发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STSE目标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在STSE视野下,以STSE内容体系为指导,对201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4年级《科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冀人版】)和2009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科学启蒙》系列丛书3-4年级教科书(以下简称【麦克版】)中STSE相关的知识内容、编排体例及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0世纪初,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势力压迫,军阀割据混战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处于崩溃与破产的边缘。为挽救农村危机,社会各界纷纷在农村开展合作运动,华洋义赈救灾总会(以下简称华洋义赈会)是这一时期农村合作运动的先行者。华洋义赈会成立于1921年冬,由北京国际统一救灾总会与各地的华洋义赈团合并改组而成,成立之初在河北省农村试办信用合作社。1932年,应国民政府的要求,华洋义赈会在察哈尔、湖北
幼儿社会化包括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两大密切相关的领域。其中,社会观点采择作为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部分,也是社会认知的核心和具体体现,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改善同伴关系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共情则是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父母共情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现实情况,旨在探讨父母共情与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之间关系,明确父母共情对幼儿社会观点采择的影响,从而为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和父母的教养提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按照社会标准或者自身的意愿,对自身的行为,认知活动,以及情绪等进行控制管理的能力。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重要的发展阶段,在生活和学习上面临诸多挑战,自我控制能力的高低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表明,低自我控制水平的个体会产生一系列的外化问题,其中包括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不被社会规范所许可的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身体行为或者言语行为,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伤害形式。无论是攻击者还
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后,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的观念再次走入中国父母的心里,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生育二孩。二孩的出生使第一个孩子由“独生子女”转变为“长子女”,家庭资源分配也随之发生剧变。近年来,有关长子女同胞关系失和的适应性问题愈发普遍,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长子女的社会关系中,同胞关系与同伴关系是长子女重要的平辈社会关系,同胞关系因其亲缘性与持久性伴随长子女的一生。同伴关系作为长子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追求的目标和方向,但现实中人们对教育却免不了担忧与焦虑。当今,教育焦虑愈演愈烈,已经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性焦虑。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随着教育焦虑越发严重,人们对其原因探索也更为广泛和深入。如有将教育焦虑归因于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政策和对校外培训的管控措施,但都成效甚微。另外,普遍还归因于家长的不合理期待、教育资源的不均与优质
攻击倾向直接影响攻击行为的产生和扩展,进而可能对自身、他人及社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产生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状态(认知、情绪、人格)的影响,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尊作为人格系统中的核心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同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人们的言行举止会因他人存在而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究自尊这一内部因素和他人在场外部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攻击倾向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研究一
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为未来职业所做的策划和准备。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十字路口,需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作出关键的判断和选择。多元幸福感主要是指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随着新高考的改革,传统的文理分科模式逐渐被“3+1+2”的形式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生如何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等来进行未来的生涯规划其意义重大。如果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