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建设领域推广工程总承包以来,EPC模式逐渐在我国得到建设业主的青睐。我国的建筑企业也纷纷重组,部分大型企业已具备EPC承包的能力。国内的部分大型工程已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模式,尤其在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然而,在房屋建筑工程、桥梁、公路、市政设施等方面应用较少。由于EPC模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优势,建筑工程项目推行EPC承包模式是一种总体趋势。在EPC项目中,总承包商承担了大部分的风险,对于总承包商来说,如何加强风险管理,降低项目建设期间的风险,确保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工程是总承包商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本文选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的风险防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经验估计法、调查法等并查阅了大量风险管理的文献的基础上对总承包商的风险进行识别,再运用灰色聚类方法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的对总承包商各阶段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得出了在EPC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同阶段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所处的级别。接着,结合总承包商各阶段风险的级别,提出了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以上海世博会配套工程川杨河桥工程为例,运用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川杨河工程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了该工程的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在对EPC项目风险的研究中,站在总承包商一方,借用数学模型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总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与评价,再结合定性的分析,使得风险分析更客观化、对于风险级别的确定更具有说服力,这是风险管理的又一次新的尝试。由于国内使用EPC模式的工程较少,很多风险研究者在对EPC项目的风险进行研究时也没有具体到总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文章关于总承包商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是借助了国外EPC工程的风险管理手段并借鉴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关方法进行的。对于EPC项目总承包商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仍需要不断积累大量的工程实施管理经验,在风险识别及其定量的评价方面仍需要后续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