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本”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纯用白话来写的文学作品,是我们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宝贵材料之一。本文以40篇宋元小说话本为基本研究语料,并参以其他语料,从纵向(历史)和横向(方言)的比较中,对宋元小说话本词汇的发展演变及相关问题作专题研究。本文分三章,首尾分别是“绪论”“结语”。“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宋元小说话本的语料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意义、方法及材料。第一章考察了 40篇宋元小说话本中正在或已经发生更替的“绳/索”、“每天”义词语(每日、日日、逐日、日逐、逐朝、每天、天天)、“物品”义词(物事、东西、物件)、“女性貌美”义词(俊、俊俏、标致、齐整)、“鸟类巢穴”义词(巢、窠、窝)在近代汉语阶段(汉语发展史中)的历时演变、南北差异及共时分布。通过对这五组常用词的考察,我们发现:常用词演变在地域上表现出不均衡性,“北方趋新,南方存古”是汉语演化的大趋势;近代汉语特别是明清时期常用词演变的南北差异,表现出极强的历史传承性;官话基础方言的变动影响主导词的更替。第二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了“后生” “事体”“肚皮”等词以及表“活儿”“用品”义的“生活”、表“抛撇”义的“闪”之通行地域的流变。通过对这五组词的考察,我们发现:考察一个词在历史上的地域流变,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时地观念,勿以“今籍”推“祖籍”;同义词的竞争、表义不明晰、词义负担过重是影响词语地域流变的因素;部分现代汉语方言词是由近代汉语通语词发展、演变而来。它们在方言中既有承传,又有创新。第三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了“食次”“动使” “发恶”“家缘”“外日”等词的消亡以及“富贵”之“财物;财宝”义、“措置”之“筹措;筹集”义、“消耗”之“音信”义的消亡。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影响词消亡的因素有:俗语词在近代汉语阶段增多、构词语素的发展变化、表义不明晰等。义项的消亡则主要是词义系统自我调节所致。结语总结了常用词演变反映的若干问题,并对考察词的地域性、词(义)的时代性过程中的一些普遍问题作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