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籼爪亚种间杂交稻产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以及从中筛选获得的耐高温和高温敏感株系为材料,通过抽穗扬花期高温处理和自然温度对比试验,从高温对群体结实率影响、不同耐热性材料的生理物质含量动态变化、高温相关的QTL定位以及高温相关基因的分离和分析等方面,对籼爪重组自交系结实率对高温敏感的生理与分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107个株系)在自然温度下结实率表现正常,且群体结实率呈正态分布,高温使该群体结实率极显著下降;以热害指数为主要筛选指标,从该群体中获得07C1619、07C1590、07C1521、07C1706、07C1608等5个耐高温株系和07C1751、07C1710、07C1719等3个高温敏感株系,它们可以作为水稻抗高温相关方面的研究材料。(2)以耐热性不同的水稻株系07C1521和07C1751为材料,对高温和自然温度下穗中植物激素和脯氨酸含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温度下随着水稻穗的抽出,穗中玉米素(ZR)、脱落酸(AB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生长素(IAA)含量在此过程中先降后升再下降;与自然温度相比,抽穗扬花期高温使穗中ZR和Pro含量先升后降,使ABA含量始终增加,而对IAA含量影响较小;自然温度下,耐高温材料穗中的ZR、ABA和Pro含量都显著低于高温敏感材料,且高温下耐高温材料Pro含量变化比高温敏感材料更激烈。(3)以耐高温株系07C1590为材料,进行了高温诱导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获得7个差异片段,其中5个是高温上调序列,2个为下调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e9-H、g6-H、g7-H、i9-H、k4-N等5个片段在mRNA和EST数据库中找到了高度同源的序列,但未找到高度同源蛋白;f9-H片段在EST中找到一个同源性达96.7%的未知功能序列;k7-N与编码NADH脱氢酶K亚基高度同源,通过分析,推测其功能可能与高温引起的水稻育性下降和光氧化胁迫有关。(4)以RIL47的111个株系为作图群体,采用SSR标记,构建了一张由61个SSR标记组成的分子连锁遗传图谱,该图谱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全长2025.0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33.20 cM;偏分离分析结果表明,有43个标记发生显著或极显著偏分离,偏分离比例达到71.0%,其中30个标记偏向亲本43s,13个标记偏向亲本770;通过初步的单标记定位分析,分别检测到与自然温度结实率、高温结实率和结实率下降绝对值连锁的SSR标记若干,可靠性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