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贿赂犯罪中“权钱交易”的关联性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xuelei1989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贿赂犯罪的本质在于受贿方的“公权”与行贿方的“私利”之间形成一种“以私利亵渎公权”的关联性,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以出卖公共权力捞取个体利益,相对方以交付非法利益“购买”公共权力为其个体谋取利益,上述过程俗称“权钱交易”。在贿赂犯罪中,不管是典型的受贿罪和行贿罪,还是非典型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和介绍贿赂罪,贯穿于这些罪名的共同点是其背后都围绕着“权钱交易”展开,只不过由于进行“权钱交易”的主体不同、方式不同、对象不同,从而细分出目前贿赂犯罪的种种罪名。可以说“权钱交易”不单是受贿罪的本质特征,也是所有贿赂犯罪的应有之意。总体来说,“权钱交易”的关联性特征对于贿赂犯罪认定有两方面作用:第一、对外部方面,可以将刑法分则第八章中的贿赂类犯罪与刑法分则其它章节的罪名区别开来;第二、对内部方面,可以清楚的界定刑法分则第八章中贿赂犯罪的各个罪名,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中“权钱交易”的具体形态从而准确把握定罪量刑。所谓行使职权与收受财物之间的时间性,也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与收受他人财物(行贿人给予财物)之间的时间关联性。贿赂犯罪是围绕“权钱交易”展开的,在“权钱交易”的过程中必定伴随着行受贿双方对于“权钱交易”目的的认识,即受贿方明知所收受的财物是源自自已利用职权为对方谋取利益(包括正当利益与不正当利益);行贿方明知自己给予对方财物是希望对方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相应利益。所谓行使职权与收受财物之间的对应性,是指受贿方收受财物是基于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而行贿方之所以要给予财物也是基于为了获取国家公权力为其带来的利益。贿赂犯罪是一种“权钱交易”的腐败犯罪,但是在社会生活中,用来进行利益交换的除了现金物品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非财产性利益,毋庸置疑,该种形式的利益交换同样损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不可交换性及国家廉政秩序。
其他文献
城市社区是我国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会资本是存在于共同体中以信任、规范和网络为表现形式,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的资源。社会资本通过信任、规范和网络这三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是中共十七大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理论
在城市化进程和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得到体现,而支持性社会组织近年来在我国发展态势良好,获得了学界和公益界的关注,对支持性社会
“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已经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样态。自媒体环境改变了人们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一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