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构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对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领域产生影响,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尤为突出。从宏观的角度看,解构主义为翻译研究带来了一个多元取向的研究方法,在它的影响下形成了当今的文化构建派、目的派、操纵论派等。本文从微观的角度阐释了解构主义思想对翻译实践的影响:1)阐明共时性阅读和历时性阅读产生了意义的不确定性;2)强调“文本之外无他物”的意义语境观;3)揭示了文本的开放性和互文性,即译文和原文之间是互文的关系,原文依赖于译文存活和发展;4)重新思考译者与作者的关系,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作者运用解构主义对《李尔王》的三个中译本(朱生豪译本、梁实秋译本、方平译本)进行分析:第一,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的比较分析,揭示语言符号内部和外部的不稳定性,正是这种不稳定性造成原文文本意义的开放性,促成了译本的多样性。第二,运用解构主义理论来探求三个中译本在结构主义角度下存在缺陷的原因以及译者各自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作者发现译者的主体性、翻译目的以及历史语境等因素对译文产生的影响不应忽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李尔王》通过不同译者的阐释使得原文的意义不断延异,正是这些不同的译本赋予了原文生命力。作者认为从解构主义角度来看,三位译者在各自翻译策略上的选择是合理的。此外,作者发现解构主义理论对文学翻译有一定的解释力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