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曲面建模与曲面重构技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曲面引入建筑设计,获得了丰硕的设计成果,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近十年来,自由曲面的应用更为深入。由早期几种基本曲面,发展为多种类型的自由曲面。关注点由形式本身转向形式背后的关系与制约。寻求更为合理的加工建造方式。在这一背景下,自由曲面设计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师对自由曲面设计技术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自由曲面设计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为一项需要建筑师参与其中的工作。   自由曲面设计的基础是如何获得曲面数字模型,即曲面建模问题。自由曲面的复杂几何形态,仅依靠手动操作效率低甚至难以完成。曲面建模的操作方式由手动变为计算机程序描述的编程方式。本文探讨了编程方式下的不同类型曲面的建模规则,拓扑形态控制以及曲面调整问题。建模获得的自由曲面需要进一步划分以满足曲面构件的加工要求。应用逆向工程的曲面重构技术对曲面表面的点集进行连接,组成与原有曲面近似的新曲面。由于通用的曲面重构方法在重构面单元形态、尺寸、划分方式等方面并不能完全符合建筑设计的需要。因此必须开发针对建筑设计的曲面重构方法。作为曲面重构的延伸,双层曲面系统旨在解决曲面如何建造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其进行发展,提出的概念模型在加工便利性以及系统的适应性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研究采用参数化方法描述建模与重构涉及的复杂几何形态,通过设定参数统一进行控制和调整。针对参数化方法在拓扑关系描述方面的弱点,引入拓扑判断作为参数化方法的补充。论文研究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进行实验,以实验结果对技术方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自由曲面设计技术演进为第一部分。介绍自由曲面的历史以及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分析现有曲面建模与曲面重构的技术要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明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基本几何元素形态解析为第二部分。以图解的方式分析非欧几何基本几何元素的形态特征以及控制参数对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指出几何元素类型与后续曲面建模与曲面重构操作的关系。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包括第三至第五章。曲面建模技术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曲面的建模方法,在基本的手动建模方式基础上,讨论如何以计算机程序为载体的参数化方式进行建模操作。对于自由曲面建模形态控制困难的问题,提出了控制曲面形态拓扑关系的程序算法。对于曲面修改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曲面曲率,自动调整曲面形状的修改方法。曲面重构技术研究,在通用的曲面重构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针对建筑设计要求的曲面重构方法,并将曲面重构技术的适用范围由单一曲面推广至复合曲面。面向建造的双层曲面系统,提出的双层曲面系统概念模型,将重构获得的曲面发展为包括表皮与支撑结构的物质系统,实现曲面的加工建造。概念模型具备了可以局部调整形态,进行自动修正的能力。第四部分,规则曲面设计实验。选择曲面的一种——规则曲面进行了设计实验。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应用,检验了本文提出的曲面建模与重构技术。   论文研究将自由曲面的知识由自然科学向建筑学科的应用领域转化。展现和分析自由曲面的特征。验证现有自由曲面设计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延伸发展出新的设计技术,回应了当前建筑实践中有关自由曲面设计的现实技术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以笔者于2010年作为设计团队成员参加的第二届“中联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为研究缘起,团队成员们在导师指导下通过以模块化的集装箱居住、办公(“P+R”模式)来
论文从吐鲁番的传统民居建筑逐渐深入到当代建筑的叙述,是想表达一种本土思想,即历史不能被埋没,也不是用来原封不动地使用,而是择其经典之处而用之,以寻求当代的吐鲁番建筑所应该
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近年来,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社会保护文物建筑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然而与此同时,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及利用工作同样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禁止对文物建筑进行任何形式的改造,法规的严格控制与许多文物建筑的现实使用及文物建筑的再利用存在极大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学位
回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众多且分布较为广泛的民族之一。同时它是在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中形成的民族。除了其以伊斯兰教文化为最基础的背景之外,还有中国儒家文化的共同作
中国古代城市以其独特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营造传统,在世界城市建设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古代城市根植于深厚的历史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蒂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传统村落赋予极大的关注,使人们对传统村落
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建筑存量规模较大,建造年代、建筑层数和材料结构具有很强的多样性。住宅建筑存量的发展更替对资源环境影响很大,引起普遍关注,但是针对天津中心城区各类
“传统山麓私家园林基址环境与空间研究——以寄畅园为例”是以江南传统私家园林中,选址于城市郊野,且处于山麓位置的园林为对象,对它们的基址环境特征与空间设计规律进行理性量
本研究缘起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城市建设蓬勃发展,城市记忆却逐渐衰退的时代背景;以研究从1940年至今,乌鲁木齐市建筑和城市记忆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为主要内容;探寻其建筑信码及
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古村落由历史上的兴盛辉煌转向衰落,经济薄弱,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同时城镇化趋势蔓延等原因改变了村落的传统风貌,使其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80年代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