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记忆与边疆建构——宋明以降钦州西部族群社会与历史变迁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防城港市一带在明清两代一直属广东廉州府钦州的西部,为钦州所辖。其北过十万大山为广西上思州,西与安南(越南)交壤。现今当地许多壮族人群均称祖先是随汉时马援南征交趾的部将,故有“马留人”之称。 在本文“引言”部分,综述了学术界关于“祖先记忆”与边疆研究的相关成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取向:坚持一种从边缘看中心的视角,时刻关注边缘人群的主体性,发掘他们在边疆建构中作用。本文第一部分,梳理了“马留人”这一人群标识的历史变迁,接着通过对马留人黄氏的数份族谱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其祖先叙事的虚伪性,并分析了族谱间相互传抄、“移花接木”的现象;还对其他姓氏的“马留人”进行了研究,展示了其祖先叙事的模式化情节,认为这是区域人群祖先记忆“集团化”的结果。第二部分,意在分析当地溪峒社会的变迁与祖先记忆创制之间的关系。在宋代,防城港一带为广南西路钦州七峒之地,当地是一种以地方酋领为核心的社会。进入明代,里甲制度的推行以及宣德年间的弃交趾事件,促使七峒中的四峒叛附安南。嘉靖间,知州林希元加强了对钦州西部的经营,他还参与当时的“议征安南”,积极主战。于是四峒一事成为林主张“讨”安南、“取”安南的重要理由。此时,四峒之民也急于归正复业,正是在这种情景下,“汉将后裔”的记忆得到创制。在第三部分中,首先展示了沿海居民豪丫黄氏族源叙述的歧异性,进而揭示了明清时期沿海居民从“属夷”向“我民”的身份转换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展开的微观历史场景。最后则分析了豪丫黄氏“汉将后裔”这一文化创制的经济意义:对占有土地这一生存资源合法性的阐释。在“结语”部分,得出了这样的认识:宋明以降钦州西部边疆建构的过程既是一个政治、军事的过程,又是一个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人群划定了边界,而不是边界圈定了人群。 本文着眼点在于探究“文化”的创制过程及其与创制者所面临的微观历史场景之间的关系。一个区域在某一时段内的社会发展变迁总有其不同于它区域的特色之处,笔者认为宋明以降钦州西部的特殊之处在于“边疆化”的过程。前述的“文化创制”应该纳入这一视角,我们才能透过它更好地理解当地社会与文化及其变迁。
其他文献
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购物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亲睐。但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在传统法律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对于网络购物并没有相关的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全面改革的深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新农村建设、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兴起,以及农民工群体的出现,农业产业化已成为现实并在十
提出了一种新型三平移一转动4自由度空间并联机构,分析了机构运动输出特性,并计算了机构的自由度和耦合度,给出了该并联机构的正、反解,并讨论了该机构的工作空间。提出用无
国际商事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商事惯例,有些被某些国际组织加以整理和编纂,法典化和成文化了,有些仍保持着古老的原貌,这些成文或未成文的商事惯例遍布贸易、运输、商品检验、
在资本主义世界里,随着资本逐利的推动,使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不仅引爆了亚洲金融危机,进入21世纪以后,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起因的金融危机疯狂传播至全球。一时之间,整个
能动司法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的一种实践活动。法官在解释法律、认定案件事实、论证判决、做出裁判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能动性。任何文化背景下和任何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