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宫腔以外的部位生长繁殖,并在局部生长、浸润、反复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不清,传统的病因学理论是Sampon的经血逆流种植学说,其他学说还有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播散学说、干细胞学说以及新近形成的“在位内膜决定论”等。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严重及影响最深远的并发症是不孕。研究发现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高达25-40%。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引起不孕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辅助生育技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重要手段。但子官内膜异位症对辅助生育的妊娠结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其卵子受精率低,胚胎的发育潜能差,妊娠后的并发症却高。因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生育能力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受到广泛的关注。前置胎盘是指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胎盘的发病率国外报道为0.63%,国内报道为0.24%-1.57%。传统的理论认为子宫内膜病变和各种宫腔操作损伤包括流产、刮宫、引产、放取环、宫腔镜操作、剖宫产等等,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或内膜的萎缩性病变,再次受孕时子宫蜕膜血管缺陷,胎盘血供差,存在慢性缺血缺氧,为摄取足够的营养而增大胎盘面积就容易发生前置胎盘。有研究报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孕妇有发生前置胎盘的明显倾向性。故本文将探讨在辅助生育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前置胎盘发生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复习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的产科病历及辅助生育病历,对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妊娠并在28周后单胎在本院分娩的并能顺利完成电话随访得到完整资料者共2060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110例发生了前置胎盘。统计这些孕妇年龄、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剖宫产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排卵障碍、男性不孕等9个指标,分析它们与前置胎盘的相关性。同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型与前置胎盘的相关性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1.各组人群中前置胎盘发病率: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分娩非辅助生育的总人数为60725人次,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3.23%。在2060例观察资料中,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5.34%,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21.56%。其中内异患者与普通人群比较χ2=260.1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20例患者中前置胎盘发生率为21.56%,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组1740例患者中前置胎盘发生率为2.41%。经方差分析,χ2=192.7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10例发生前置胎盘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69例,前置胎盘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达62.7%,而非前置胎盘组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为12.9%,OR值为19.7,95%CI(0.5-300.6),其P值为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4.子宫内膜异位症类型及严重程度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存在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274,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81,均为P<0.001。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造成不孕而且还影响着妊娠结局,在辅助生殖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前置胎盘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观察资料中显示辅助生育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5.34%,高于普通人群3.23%的发生率,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前置胎盘的发生率21.56%,远远高于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增加了前置胎盘发生的风险。2.本资料显示辅助生育组患者中前置胎盘合并内膜异位症达62.7%,而非前置胎盘合并内异为12.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其OR值为19.7,辅助生育中子官内膜异位症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性。3.子宫内膜异位症不仅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而且子官内膜异位症病变程度与前置胎盘的发生呈正相关。接受辅助生育的内膜异位症患者发生前置胎盘的有110例,其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前置胎盘的有48例,轻型发生前置胎盘的为21例,经Spearman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前置胎盘的发生有相关性并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程度越重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