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遗传补偿效应”(genetic compensation response,GCR)是首先在斑马鱼中发现的,一种新的遗传鲁棒性机制,是指当敲低某一个基因时有明显的表型,但此基因的遗传敲除突变体反而没有表型。在拟南芥、小鼠等其它模式生物中都观察到了这一现象。GCR虽然对于机体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阻碍了基因功能的研究。2019年,Stainier实验室和我们实验室同时发表各自研究结果,揭示GC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传补偿效应”(genetic compensation response,GCR)是首先在斑马鱼中发现的,一种新的遗传鲁棒性机制,是指当敲低某一个基因时有明显的表型,但此基因的遗传敲除突变体反而没有表型。在拟南芥、小鼠等其它模式生物中都观察到了这一现象。GCR虽然对于机体的存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却阻碍了基因功能的研究。2019年,Stainier实验室和我们实验室同时发表各自研究结果,揭示GCR潜在的分子机制。两个实验室均发现无义突变(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bearing mutation,PTC)及核酸序列的相似性是GCR激活的前提条件;无义介导的m RNA降解途径(NMD pathway)参与激活GCR;补偿基因转录起始位点(transcriptional start site,TSS)区域H3K4me3修饰与基因转录上调有关;但是,两者的发现同时还存在着不同之处,Stainier实验室证明Upf1介导的NMD降解分支参与GCR的激活;我们实验室发现GCR激活不需要NMD降解分支,而需要Upf3a介导的不降解途径。所以,这是一个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厘清的科学问题。本论文首先利用m RNA胚胎注射实验,发现m RNA无论是否携带5’帽子结构和无义突变都不能激活体内同源基因的表达,从而证明m RNA降解不能激活GCR。其次,利用斑马鱼yap1-/-突变体模型,发现yap1-/-突变体中taz的转录水平显著上调,GCR被激活。通过构建upf3a-/-;yap1-/-和upf1-/-;yap1-/-双突变体发现敲除upf3a而不是upf1能够阻断yap1-/-双突变体中taz的转录上调,同时观察到upf3a-/-;yap1-/-双突变体呈现全身水肿和小肝脏表型;在yap1-/-突变体中敲低Taz同样造成类似的水肿和小肝脏表型。实验进一步证实Upf3a介导的不降解途径参与GCR的激活。此外,我们利用upf3a-/-;yap1-/-双突变体研究yap1失去功能引起全身水肿的分子机制,发现upf3a-/-;yap1-/-双突变体肾小球发育缺陷,离子转运和蛋白重吸收功能存在异常。在upf3a-/-;yap1-/-双突变体中过表达yap1或taz能够较好地拯救或部分拯救双突变体的水肿和肾小球发育缺陷表型。进一步研究发现,胚胎发育早期bmpx表达模式与yap1重叠,其表达量在upf3a-/-;yap1-/-双突变体中显著下调。敲低bmpx导致与upf3a-/-;yap1-/-双突变体类似的水肿和肾小球发育缺陷表型。过表达yap1或taz能够上调bmpx的转录水平,并且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显示Yap1在bmpx启动子区域TEAD结合位点有明显富集。综上所述,本论文证实m RNA降解不能激活GCR;Upf3a介导的NMD不降解分支,而不是Upf1介导的降解分支,参与激活GCR;通过敲除upf3a阻断GCR,揭示yap1通过激活Bmp信号途径来促进斑马鱼肾小球发育,从而避免肾病综合征的发生。该研究不仅进一步证实可利用敲除upf3a来显示具有遗传补偿效应基因突变体的表型,而且采用此方法揭示了yap1在肾脏发育中的新功能。
其他文献
超声由于空穴作用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可以破坏细菌,如病原体和腐败酶。但由于单独超声(Ultrasound,US)的空化效应性对较弱,无法完全杀灭食品中的腐败菌或酶,为此研究者一直在探索和改进超声处理技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将温和热处理和(高功率)超声及高压处理相结合,可极大地提高空化作用的破坏性,为此压-热-声(Manothermosonication,MTS)技术可望成为热灭菌关键替代技术之一。
农产品安全检测是保障国民健康的重要领域。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常需要对特定目标物进行高效富集、检测与释放,例如重金属离子的富集与释放、生物毒素的灵敏检测。为了实现该目标,载体的研发备受关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是一种具有高孔隙率、丰富化学性质和灵活孔道结构的新型晶态多孔材料,近年来被广泛报道用于气体分子富集、水体有毒有害物去除、传感和小分子输送,在农产品安全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多数MO
芽孢是食品工业中的主要微生物污染源之一。近年来采用超声波与热联合的方式失活芽孢成为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声热结合方式对芽孢失活效果的影响上,缺乏关于声热联合失活芽孢机制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限制了该联合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鉴于此,本论文以Bacillus subtilis芽孢为研究对象,主要围绕超声波联合热(Thermosonication,TS)对芽孢的失活动力学展开,借助细胞微
稻米(Oryza Sativa L.)是一种主要的商品类谷物作物,也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特别是亚洲国家)的重要营养能量来源。全粒米作为稻米的主要销售形式,是稻谷经碾磨去除外壳层与糠层(果皮、种皮、糊粉层)后获得的。米糠是稻米抛光加工过程中未被充分利用的农副产品资源之一。根据其基因型不同,约占谷物酚类化合物的60%至97%。因此,研究者对稻米和米糠酚类成分进行分析,并探究其对II型糖尿病的控制能力。
稻米、花生和小麦等是中国及世界各国消费的重要农产品作物,但它们极易在收获和贮藏中遭受真菌侵染。现有的传统检测农产品真菌污染的方法通常是耗时的,并且对样品产生了破坏,使样品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无损检测和实时分析。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农产品在遭受微生物污染时释放的挥发物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可检测农产品释放的挥发物对农产品的真菌侵染情况进行诊断和预测,而电子鼻和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孔道尺寸可调等优点,在吸附分离、储能、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MOF晶体材料力学性能差,难以加工处理,阻碍了 MOF的工业化进程;同时,大部分MOF的纯微孔结构不利于客体分子的传质,制约了 MOF在吸附、催化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通过引入力学性能好、易于加工处理的聚合物,可制备出MOF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EF)关系在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生态学的前沿问题。近来,越来越多的工作深入到外部干扰(如加氮和增温)对BEF关系的影响。碳纳米管等工程纳米材料的应用和生产不断增加,废弃纳米材料进入生态系统后影响生物有机体和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已成为生态系统的一类新型干扰。然而,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碳纳米管对植物单种(特别是作物)的影响,缺少关注碳纳米管对野生植物和多种共存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植物
DNA复制的保真性与完整性对于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然而DNA复制常常会遭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复制压力而停滞,如果无法及时重新起始,将造成复制叉崩塌,影响基因组稳定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复制叉翻转是应对复制压力的关键调控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该过程主要由SNF2家族的DNA转位酶HLTF、ZRANB3、SMARCAL1等蛋白催化。在复制叉发生翻转时,由于转位酶对DNA链的反向牵引,两
核仁的主要功能是负责核糖体RNA(rRNA)合成、加工成熟,以及核糖体大小亚基生成和组装。Bms1蛋白是核糖体小亚基组装复合体中的重要组成,它作为一个GTP酶,与Rc11蛋白形成复合体参与rRNA前体A2位点的剪切。之前的研究发现在斑马鱼bms1l突变体中存在肝脏发育缺陷,在人类中也报道了由于BMS1蛋白变异而导致的先天皮肤发育不全,这些组织器官的异常发育都是由于细胞周期受阻导致的。然而目前对于B
铁(Fe)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过量时又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以往的研究对植物根系铁吸收和体内稳态的调控机制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作物铁营养的生物强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种子发育过程中铁的装载,以及其中的调控机制仍知之甚少,而这对深入挖掘有效的生物强化铁营养新途径非常关键。在对拟南芥转录因子突变体进行缺铁表型筛选时,本文发现一个属于拟南芥YABBY转录因子家族成员、调控胚珠外珠被极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