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和,实现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之所以能保持全球首屈一指的增长速度,主要依靠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生产率低,内部结构不合理,急需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型。制造业和物流业分别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密不可分,存在着互为生产要素、互为服务对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仅是提升两大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重要途径。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以及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对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相关概念及内涵作了界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运用分工与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合作博弈理论从三个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二者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基础,以便其顺利展开;然后,对我国目前现阶段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做了描述和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分别从需求因素、供给因素、体制因素三个角度分析影响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接着,通过运用2003—2010年之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物流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证明了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确实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而且现阶段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产出的影响更大,推动作用更强,而物流业发展总体还相对滞后,推动制造业发展程度有限,但是这也意味着物流业的前景和空间还很大,在推动两业互动发展方面的潜力也更大;最后,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二者长远互动发展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