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日渐丧失,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产业都是即将消亡的产业。“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仅仅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前提下,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对此,要不断提高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立起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资产重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水平;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为传统产业改造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本文认为产业创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产业创新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题和核心内容。论文通过对产业创新能力理论的简要回顾,通过分析产业创新的内涵及作用,说明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依靠产业创新。
本文认为产业创新是企业突破已结构化的产业的约束,运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或组合创新等来改变现有产业结构或创造全新产业的过程。产业创新是企业对付产业进入衰退期的基本战略,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论文把产业创新的路径归结为产业竞争规则创新、产业延伸、创造全新产业三类。选择何种创新路径是企业创新的首要抉择。
本文指出了产业创新的衡量标准和动力来源,并从产业创新主体能力的培育和产业创新的制度保障方面重点谈论了如何进行成功的产业创新。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认为,伴随着中国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在提高,但产业的创新能力增长有限,存在着制造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是中国的制度创新、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果,它对中国未来经济科技战略的制订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应该把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任务,以提高我国产业的综合国际竞争力。
本文认为产业创新是上市公司可持续成长的基本战略。上市公司产业创新有企业剥离、企业购并、风险投资等策略。上市公司可灵活运用这几种策略来建立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层面的产业梯队,以保持新旧产业或业务更替的管道畅通。本文选取了2000年下半年-2003年底的部分资产重组事件为样本,重点分析了钢铁、汽车、零售和房地产四个行业的产业创新型重组,并给出了一些建议。